hvciakyfff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魯南制藥何以蟬聯山東民企創新“四連冠”?
發布日期:2025-08-20 09:02       作者:New Media       浏覽:3393

在8月19日公布的2025年山東民營企業創新100強榜單上,魯南制藥集團以研發投入占比10%、專利超2800件的硬核數據,創下蟬聯四屆榜首的紀錄,彰顯了魯南制藥在醫藥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樹立了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這一現象級表現背後,隐藏着中國民企突破創新瓶頸的“黃金三角”模型——平台磁場效應、人才代際革命與轉化生态重構。


平台進化的“反木桶理論”:長闆決定天花闆


在經方與現代中藥融合創新全國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成功突破了中藥藥效物質研究等關鍵技術瓶頸,将傳統中藥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讓古老的中藥煥發新的生機。


這項重大科研成果,隻是衆多成功案例之一,鮮明地彰顯了平台進化的創造力。在魯南制藥,傳統制造業的“木桶理論”正在被現實版的“反木桶理論”颠覆。企業投入營收10%以上用于研發,聚焦5個國家級平台和11個省級平台打造“技術長闆”,覆蓋化學藥、中藥、生物藥等三大領域。這種“非對稱創新”策略,使企業在手性制藥、生物類似藥等細分領域形成絕對優勢,支撐起年均超100個新藥研發項目。


更值得關注的是平台的“熱帶雨林效應”。魯南制藥通過搭建“産、學、研、用”四維協同網絡,将100餘所高校的“學術觸角”轉化為産業創新的“神經末梢”。在靶向藥物、生物制劑等領域開展聯合攻關,累計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4項,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55項。


對于平台建設的重要性,魯南制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感受至深:“科技創新是企業的命脈,我們始終堅持‘平台賦能創新’,通過高能級科研平台的建設,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人才代際革命:Z世代主導的“創新蜂群”模式


當衆多藥企還在争奪資深專家時,魯南制藥已構建平均年齡32歲的“Z世代研發軍團”,呈現出鮮明的“蜂群智能”特征。魯南制藥集團通過“引育留用”組合拳,打造了一支年輕化、高水平的研發團隊。


向外“引才”方面,魯南制藥通過“築巢引鳳”策略,吸引了泰山學者等領軍人才30餘名,組建了包括海歸博士、高級工程師在内的2000人研發團隊。


向内“育才”方面,企業與山東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高校共建“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每年投入超億元用于員工培訓,形成了“科研骨幹—技術精英—産業人才”的梯隊培養模式。


強力“留才”方面,魯南制藥推行“揭榜挂帥”機制,設立億元創新基金,對重大科研成果給予重獎,讓科研人員實現“名利雙收”。


今年,魯南制藥面向全球發布了“神農計劃”:不是高薪“挖角”成熟人才,而是通過“創新預孵化”模式,資助在校博士生開展定向研究,畢業後直接帶入産業化團隊。這種“人才期貨”策略,已為社會提供崗位超過1000個,進一步擴大了人才儲備。


張貴民坦言:“人才是第一資源,隻有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骛地投入創新,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轉化生态重構:從“創新孤島”到“價值星系”


魯南制藥的便秘專利新藥首荟通便膠囊,從實驗室到上市僅用3年時間,現已覆蓋全國3000餘家醫院,惠及百萬患者。


在魯南制藥的2800件專利中,轉化率高達90%,其奧秘在于構建了醫藥界的“價值星系”模型,形成“研發—中試—生産—銷售”全鍊條轉化機制,确保科研成果快速“落地生金”。


在上遊研發環節,自主培養基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中遊生産環節,開發生物類似藥,讓患者用上平價好藥;在下遊市場環節,帶動齊魯大地5000家藥企協同發展。這種全鍊條的品牌布局,讓“魯南制藥”四個字成為整條産業鍊的價值符号。


在中醫藥創新領域,魯南制藥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生産,将經典名方“荊防敗毒散”升級為現代中藥制劑——啟達力®荊防顆粒。在生物制藥闆塊,企業自主研發的CD20單抗注射液利妥昔已經成功上市,填補了國内相關領域的空白。今年以來,魯南制藥有25個産品在國内獲批,16個産品在國外上市,40餘個一類新藥進入臨床階段,形成了“創新藥+仿制藥+中藥”三駕馬車并驅的産品矩陣。


這種生态化轉化模式,産生了“滾雪球效應”:在國際收入占比達20%的背景下,企業仍保持國内市場份額的旺盛增長力,有力地證明了創新價值傳導的有效性。正如張貴民所說:“科研成果隻有産業化、市場化,才能真正釋放價值。我們通過精準對接臨床需求,讓産品‘走得出去、叫得響亮’。”


創新不止,未來可期。張貴民表示,在“健康中國”戰略引領下,以魯南制藥為代表的中國藥企正通過持續創新突破,為全球健康事業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power by 亚洲欧洲中文日 2025-11-18 20: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