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黃帝内經》用“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來形容秋季的自然生态,意思是秋季氣溫開始降低,秋風刮過時有急厲的感覺,不似春風那般和煦;大地也變得幹燥,清明潔淨。這是古人對秋季氣候涼爽幹燥的總結。
秋季人的毛孔開始閉塞,肌膚腠理變得緻密,讓氣機向内收斂,不會再像夏天那樣出很多汗。這種狀況下,人的體表就會變得幹燥。
3類人更容易秋燥,看看有你嗎
01、陰虛的人
身體有内熱,平素就津液不足的人,在秋季由于氣候變得幹燥,津液不足就會加劇,從而出現秋燥的症狀的表現。
02、血虛的人
血液與津液同源,血虛的人體内津液就少,所以,血虛的人在秋季也容易秋燥。

03、氣虛的人
氣在人體中的作用是推動血液、津液在體内運行,氣虛的人在秋季收斂無力,不能很好地根據外界氣候變化調節身體狀态,就會導緻秋季燥熱的時候出汗多,天氣冷的時候比常人更容易感到幹燥。
秋燥的症狀表現
秋燥的人,多有以下一種或幾種症狀表現。
01、皮膚和毛發幹燥
秋季氣候幹燥,會從人的體表帶走更多的水分。皮膚幹燥、瘙癢、皴裂,嘴唇起皮甚至誘發唇炎,頭發幹燥枯黃等都屬于秋燥的範疇。
02、口燥咽幹
咽幹、咽痛、聲音嘶啞、口腔潰瘍、幹咳等症狀,都屬于秋燥。症狀輕者食用具有滋陰潤肺功效的食物如葡萄、梨等水果可以緩解,症狀重的可遷延不愈持續至冬季。

03、鼻腔不适
鼻腔幹燥,有空洞感,甚至因鼻腔幹燥而流鼻血等都屬于秋燥的範疇。
04、便秘
秋季寒邪、燥邪都容易傷肺,而肺與大腸相表裡,當燥邪蔓延到腸胃時,容易導緻人便秘。
秋燥,應以生活方式調節為主
01、飲食,以滋陰潤燥為主
秋燥主要是對人體津液造成損傷,秋季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像梨、葡萄、蜂蜜、蓮子、冬瓜、絲瓜、豆類、百合、鴨肉、桂圓等,對緩解秋燥有很大幫助。一些中醫養生方,像秋梨膏等,具有清心潤肺、利大小腸、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煩解渴、潤燥消風的功效,對緩解秋燥有很大幫助。

另外,有秋燥症狀的人應注意少食辛辣油膩食物,尤其是姜、花椒、辣椒、肥肉、紅肉等,避免秋燥症狀進一步加重。
02、起居,宜早睡早起
秋季養生宜早睡早起,中午睡好子午覺,對提高自身抵抗力,适應氣候變化有很大幫助。
03、肌膚護理,注意保濕
秋季氣候幹燥,肌膚容易幹燥起皮,可以在沐浴後塗抹甘油、身體乳等來保濕。
04、運動,适度莫貪多
秋季天高氣爽,宜登高遠望。适合的運動有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極拳等,以更好适應氣候變化。但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項目,以免身體損耗過度,加重秋燥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