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whbggoek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中醫提示,降溫後,每天洗熱水澡的習慣需要改掉!
發布日期:2025-10-29 14:55       作者:New Media       浏覽:888

随着冷空氣南下,不少地方開啟“速凍”模式。回到家沖個熱水澡,成了很多人暖身解乏的首選。但從中醫養生角度來看,降溫後與其頻繁洗澡,不如把“泡腳”提上日常,這看似細微的調整,藏着秋冬護陽防病的關鍵。


秋冬季節,人體為了抵禦寒冷,腠理會自然閉合、陽氣向内收斂。這時候頻繁洗澡,反而可能給健康埋下隐患。


降溫後少洗澡,

不是“偷懶”而是護健康


1、削弱抵抗力:反複熱水沖刷會讓閉合的腠理打開,陽氣随水汽外洩,風寒濕邪容易趁虛而入,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問題會找上門。


51.jpg


2、增加心腦血管負擔:熱水澡會加速氣血流動,對氣血本就不足的人來說,陽氣外散可能引發肝陽上擾,增加中風風險;出汗過多還會導緻“氣随汗洩”,甚至誘發心梗。


3、破壞皮膚狀态:秋冬空氣幹燥,皮膚分泌的皮脂本就減少,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屏障,幹燥、瘙癢随之而來,嚴重時還會影響睡眠。


不出汗的情況下,每周1-3次足夠,水溫控制在37℃-39℃,每次别超過20分鐘。洗澡時要做好室内保暖,洗完後及時擦幹身體、吹幹頭發,抹上潤膚乳鎖住水分,老年人洗澡前後還可以适量喝些溫水。


每天泡個腳,

秋冬養生事半功倍


1、通經絡驅寒氣:溫熱的水刺激足部穴位和經絡,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讓氣血暢通,幫身體排出積攢的寒氣,手腳冰涼的問題會明顯改善。


2、調髒腑強體質:足部對應着五髒六腑的反射區,泡腳時的溫熱作用能帶動氣血運行,調節髒腑功能,不僅能緩解疲勞、舒緩壓力,還能增強抵抗力,減少秋冬生病的概率。


26.jpg


3、潤身體緩秋燥:秋季幹燥容易讓人皮膚癢、口幹上火,泡腳能促進血液向皮膚輸送營養,幫助降燥滋陰,讓身體保持水潤舒适的狀态。


泡腳有講究,

這些誤區要避開


1、時間水溫有講究


每次泡15-30分鐘就行,水溫以37℃-39℃為宜,泡到身體發熱、似出汗非出汗最佳。動脈硬化閉塞症、糖尿病足患者要控制在20分鐘内,還得用溫度計測水溫,防止燙傷。


2、時間選對才有效


晚上7-9點泡腳能補氣血,但氣虛、陽氣弱的人睡前泡腳可能會興奮失眠;空腹時泡腳容易低血糖,飯後1小時内泡會影響消化,這兩個時間段要避開。


3、細節做好不受涼


泡完腳毛孔會張開,一定要馬上用幹毛巾擦幹,塗些潤膚膏,體弱的人可以再穿雙襪子保暖;千萬别泡完腳直接洗澡,避免濕寒之氣鑽進身體。


128.jpg


4、特殊情況别硬泡


心功能不好、腿部有靜脈問題或水腫的人,以及經期出血量多的女性,不建議泡腳;但風寒感冒、寒凝血瘀型痛經患者,泡腳反而能緩解症狀。


5、草藥泡腳遵醫囑


體寒的人想加幹姜、紅花,失眠的人想用柏子仁、首烏藤,都得先咨詢醫生,根據體質搭配,别自己随便加草藥。


秋冬養生,關鍵在“順時”。把洗澡頻率降一降,把泡腳習慣養起來,就能更好地護住陽氣、抵禦外邪,舒舒服服度過這個秋天。

power by 4部美到令人窒息的欧美R级片 2025-11-17 05: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