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門診中,常有患者滿臉困惑地問醫生:我痛風一發作就趕緊吃藥了,怎麼疼痛不僅沒緩解,反而越來越劇烈?
不妨自查,你真的吃對藥了嗎?
痛風本質上是一種代謝紊亂的疾病,主要與體内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洩減少所緻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
許多患者深知這一點,因此在痛風發作時果斷服用了降尿酸藥——其實這裡存在一個嚴重的誤區。
劃重點!
在痛風急性期,治療重點是控制炎症和緩解疼痛,并不是降低尿酸水平。
急性發作期用藥時間建議在12~24小時内甚至更早,可以有效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痛風急性期,該選擇什麼樣的藥物?
急性發作期常用藥物主要有三類: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堿、糖皮質激素。
其中,根據臨床診治指南,非甾體的抗炎藥物(NSAIDs)是首選用藥,又可分為:

傳統非甾體抗炎藥:代表有雙氯芬酸、布洛芬、美洛昔康,胃腸道損傷可能性相對大一些;
選擇性COX-2抑制劑:代表藥有塞來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胃腸道損傷可能性相對小一些。
對于不能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可以單獨使用低劑量秋水仙堿,也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尤其适用于上述兩類藥物效果不佳或無法耐受的患者。
總體而言,鑒于可能存在的藥物副作用,如胃腸道和心血管安全性,痛風急性發作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可結合肝、腎超聲檢查情況來針對性制定用藥方案,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腎功能不好的患者。
至于降尿酸藥物,應在痛風急性期完全緩解後再開始使用(疼痛緩解2周後)。如果在急性期就盲目服用降尿酸藥,反而可能加重疼痛,延長發作時間。
這些誤區也不能踩!
除了用藥時機和藥物選擇的誤區,還有一些常見錯誤做法也可能導緻吃藥更痛或疼痛反複:
比如用藥劑量不足,部分患者擔心副作用而自行減量,導緻抗炎止痛效果不佳;或者疼痛剛緩解就立即停藥,炎症未完全控制,容易出現症狀反彈;還有些患者盲目疊加多種止痛藥,不僅無法增強療效,還會大幅增加副作用風險(如胃腸道出血、肝腎功能損傷)。

痛風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性工程”,藥物治療隻是其中一部分,生活方式的調整同樣關鍵。在急性發作期,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受累關節負重,可适當擡高患肢,減輕腫脹;飲食上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如動物内髒、海鮮、濃肉湯、啤酒等,同時避免飲用高果糖飲料(如奶茶、果汁),因為果糖會影響尿酸排洩;日常需保證充足飲水,選擇白開水、淡茶水或蘇打水,促進尿酸排出。在緩解期,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适度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控制體重,避免肥胖(肥胖是痛風的危險因素之一),但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誘發痛風發作。
總之,痛風用藥的關鍵在于分清階段、選對藥物、規範使用。急性期切勿盲目服用降尿酸藥,若出現吃藥更痛的情況,先自查是否踩中了用藥誤區,及時就醫調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