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lvxzozww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容易累、不想動……可能是氣虛!深秋時節如何養好“元氣”?
發布日期:2025-11-04 09:43       作者: New media       浏覽:492


深秋時節,晝夜溫差較大,秋燥比較明顯。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容易傷肺氣,造成肺氣虛,也容易由于天氣驟冷等原因引發脾胃功能失調,造成脾氣虛。


中醫常講的“氣”是什麼?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也是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常見“氣的異常”有氣虛、氣滞等。


元氣是什麼?


人們常用“元氣滿滿”形容精神狀态好,也常用“元氣大傷”形容久病體虛的狀态,元氣指的是什麼?


元氣是氣的一種,是人體最根本的氣。中醫認為,腎為元氣之本,元氣的生成來源是腎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其禀受于父母,并與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養補充是否充盛相關。


氣虛的症狀


氣虛是因為人體元氣不足而導緻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和症狀,提示人體機能出現下降。


shutterstock_1079756687.jpg


大體來說,氣虛的症狀主要有疲倦乏力、少氣懶言、聲低氣怯、脈虛無力,具體調養治療時,還要根據症狀辨别哪個髒腑出現了氣虛的狀況。


腎氣虛


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人體精氣貯藏于腎。長期熬夜、過度勞累等因素,容易損傷腎氣。


常見症狀:腰膝酸軟、尿頻、小便清長或滴瀝不盡、耳鳴、健忘、性功能異常。


肺氣虛


肺主氣,司呼吸。秋季氣候幹燥,燥易傷津液,而肺為“嬌髒”易受外邪侵擾,燥邪容易從口鼻而入,損傷肺津。此外秋季陽氣收斂,晝夜溫差較大,肺氣虛的人群容易出現一些不适症狀。


常見症狀:咳喘無力、氣短、痰液清稀、聲音低怯、畏風自汗。


脾氣虛


秋季天氣轉涼,人們食欲有所提升,若飲食不節制,會加重脾胃負擔,導緻脾氣虛。


常見症狀: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大便無力、大便軟爛。


補氣虛常用代茶飲


适量人參、黃芪、甘草、陳皮、蜜制砂仁、三七葉,煮水後代茶飲。服用中藥代茶飲需注意,由于個人體質不同,還需辨證施治。


補氣虛的食療方


參芪鲫魚湯:将白鲫魚處理幹淨後,熱油煎至皮微黃。黃芪、黨參、春砂仁、生姜、鹽适量,加水與煎好的白鲫魚同煮約40分鐘。有補氣健脾、祛濕利水的作用。


power by 亚洲欧洲中文日 2025-11-18 18: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