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tgsgqdls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冬季血壓易“失控”?3個專屬防護法,守護心血管安全!
發布日期:2025-11-10 16:02       作者:New Media       浏覽:14.0萬

随着寒潮頻繁南下,全國正式進入“凍手凍腳”模式。很多人忙着囤冬衣、煮熱湯,卻沒注意到——冬季是血壓的“調皮期”,尤其是中老年人、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幅度會比春秋季大20%以上,心梗、中風等心血管意外風險更是全年峰值。


别擔心!做好這3個冬季專屬防護法,就能幫血壓“穩住陣腳”,安穩過冬。


保暖“不将就”,避開3個保暖誤區


冬季保暖不是 “裹得越厚越好”,找對方法才能護好血管:


誤區一:隻穿厚外套,忽略“小部位”


冬季頭部、頸部、腳部是 “散熱重災區”:頭部散熱占全身30%,出門要戴加絨帽,别讓前額、耳後直面寒風;頸部受涼會刺激頸動脈收縮,建議穿高領毛衣或戴羊絨圍巾;雙腳離心髒遠,血液循環慢,睡前用40℃左右溫水泡腳10分鐘左右,避免 “腳冷全身冷”。


640.png


誤區二:室内暖氣開太足,溫差過大


很多人把室内暖氣開到25℃以上,一出門遭遇零下低溫,血管會 “驟冷驟縮”,血壓瞬間升高。建議室内溫度控制18-22℃,讓身體在溫暖的同時适應室外溫度,避免溫差“刺激”血管。


誤區三:晨練不保暖,空腹出門


冬季清晨是一天中最冷的時段,空腹晨練不僅容易低血糖,冷風直吹還會讓血壓驟升。出門前要穿好防風外套,喝杯溫熱水、合理食用早餐不空腹,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


640 (1).png


監測“勤加碼”,抓住2個關鍵時段


冬季血壓波動快,要把血壓監測頻率提上來:


早上7-8點:醒後1小時内


冬季人睡得多,身體長時間處于靜止狀态,醒來後活動量增加,血壓容易出現“晨峰”。建議醒來後先躺5分鐘,再坐在床邊測血壓,此時的數據更能反映真實血壓情況。


晚上8-9點:睡前1小時


冬季不少人會在睡前泡熱水澡、吃夜宵,這些行為會影響血壓波動,睡前測一次血壓,若發現血壓超過130/80mmHg,可适當減少飲水量、調高卧室溫度,避免帶着“高壓力”入睡。


飲食+運動“巧調整”,不給血管添負擔


冬季“養膘”容易,但血管可經不起“折騰”,飲食和運動要跟着季節變:


飲食:冬季進補别 “重油重鹽”


炖肉、火鍋、臘味是冬季熱門美食,但高油高鹽會讓血液變稠、血管壓力增大。建議吃火鍋時多選清湯鍋底,搭配白菜、蘿蔔、海帶等 “刮油” 蔬菜;炖肉時少放鹽,加山楂、陳皮幫助解膩;盡量每天喝夠1500-2000ml溫熱水,别用奶茶、熱飲代替,缺水會增加血栓風險。


運動:别“躲着不動”,選對時間很重要


天冷不想動?久坐會讓血脂堆積、血壓升高,建議選一天中氣溫較高時段運動,比如在室内做太極、八段錦,或到小區慢走30分鐘,避免劇烈運動讓血壓“過山車”。


640 (2).png


冬季對心血管的考驗,看似是“低溫”的挑戰,實則是對生活細節的提醒。把保暖、監測、飲食運動的小事做好,就是給血管最好的“冬衣”。希望這些冬季專屬防護法,能幫你和家人平安過冬,要是身邊有需要的人,别忘了轉發提醒哦~

power by 4部美到令人窒息的欧美R级片 2025-11-16 18: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