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ukydbmvp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吃降壓藥後為什麼會出現四肢水腫的現象?
發布日期:2025-11-12 11:49       作者:New Media       浏覽:10.6萬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降壓藥有很多種,其中“地平”類的應用最廣,因為它适應症多,不良反應發生率少,效果也較為穩定。


但是,它會産生腿腫、腳腫的問題。



為什麼服用它會出現水腫的問題?


為什麼呢?地平類降壓藥的主要作用是擴張血管以降低血壓,可是它對動脈的擴張效果較為明顯,對靜脈的擴張效果就較弱。


在人體,動脈是将血液從心髒輸送到全身的主管道,比較粗。而靜脈是把血液運回到心髒的管道,比較細。相對來說,動脈就好像是身體的“進水管”,而靜脈就類似于“出水管”。


使用地平類降壓藥後,進水管變粗了,血流增大,但是出水管還是很細,沒辦法把源源不斷的進水及時排出去,從而就會出現水池的水量(血液)增大。


血液中是含有很多水分的,也就是體液。當血液無法回流後,血管中的水分就會進入組織間隙,導緻水腫。



image.png


由于白天人都常處于站立或者坐着的狀态,水性下流,腳部就變成了蓄水池,晚上的時候水腫明顯。但是等到夜晚躺下,體位從垂直到水平,水分又會回流到頭面部。


所以早上的時候,腳不腫了,但是臉腫。


實際上,研究顯示,分離掉右旋體後,左旋氨氯地平可以避免右旋體引起的一系列副作用,如:頭痛、頭暈、肢端水腫、面部潮紅等,從而證明了氨氯地平的副作用來自右旋體。


左旋地平類降壓藥可降低水腫發生率


也就是說,左旋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的左旋異構體,去除了降壓作用小且增加水腫風險的右旋體。臨床研究顯示,左旋氨氯地平的水腫發生率低于氨氯地平,尤其适用于因服用氨氯地平出現水腫的患者,改用後,水腫症狀可能減輕。


氨氯地平由左旋氨氯地平和右旋氨氯地平兩個對映體組成,1995年美國輝瑞公司發表了氨氣地平有效成份的專利,發現左旋氨氯地平的療效是右旋氨氯地平的1000倍,從而證明了氨氯地平的有效活性成份為左旋體。


左旋氨氯地平療效顯著,其療效是氨氨地平的2倍,也就是說2.5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即可達到5mg苯磺酸氨氨地平的治療結果。


如何改善水腫?


臨床上有些患者液體負荷過重也會并發組織水腫,如腎病綜合征。這類患者可以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來改善水腫。然而,“地平”類引起的水腫并非因為液體負荷導緻,因此使用利尿劑往往不能改善。那我們如何改善右旋體氨氯地平導緻的水腫呢?


1、大多數水腫不嚴重患者持續用藥可以逐漸耐受。平時避免長時間站立,可擡高腿部,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水腫。


2、嚴重水腫患者可能需要調整降壓方案


(1)減少劑量:劑量減少後,水腫會改善;


(2)換降壓藥:可選擇水腫風險小的左旋氨氯地平片;


(3)加用其他降壓藥:“沙坦”類或“普利”類可以改善“右旋地平”類引起的水腫,因為這兩類藥物除了擴張小動脈,還可以擴張小靜脈。


3、注意事項!!!


(1)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調整降壓方案,不可自行停藥或加用藥物;


(2)在家自行監測血壓并記錄,保持血壓在正常範圍内;


(3)定期返院複查,服藥期間如有任何不适,及時告訴您的醫生。


power by 亚洲欧洲中文日 2025-11-17 06: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