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qpjcbemw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腳後跟開裂,不一定是皮膚缺水,也可能是你血燥了!
發布日期:2025-11-13 08:52       作者:New Media       浏覽:10.3萬

每到秋冬季節,不少人會飽受腳後跟幹燥、皲裂的困擾,走路時疼痛不已。許多人将其簡單歸咎于皮膚幹燥,但事實上,這是一種被稱為角化鱗屑型腳癬的皮膚癬菌感染。


角化鱗屑型腳癬


角化鱗屑型腳癬是腳氣的一種,主要是紅色毛癬菌感染腳部皮膚引起的慢性疾病,因其症狀不典型,極易被忽視或誤診。


其主要發生在腳後跟、腳底和腳緣。皮膚表現為彌漫性粗糙、增厚、脫屑(鱗屑),冬季會出現深淺不一的裂口(皲裂),甚至出血、疼痛。通常瘙癢感不明顯,這是它與常見水疱型、浸漬糜爛型腳氣最大的區别。


如果裂口反複發作,單純的保濕護理效果不佳,就應高度懷疑此病。因為甲減和糖尿病患者也會有腳後跟開裂的表現,确診需到醫院皮膚科進行真菌鏡檢或培養,找到菌絲或孢子即可明确診斷。


腳後跟開裂.jpg


治療角化鱗屑型腳癬關鍵在保濕


由于角質層過厚,藥物難以滲透,直接塗抹抗真菌藥膏效果常不理想。在治療時應先用溫熱水泡腳20分鐘左右,軟化角質後輕輕磨去死皮,再塗抹足量的抗真菌藥物。治療角化鱗屑型腳氣時,建議選擇滲透性和保濕性更強的膏劑。


同時使用保濕效果較好的尿素軟膏、水楊酸乳膏、凡士林或沙棘油等,可以收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在睡前塗抹藥膏并對患處用保鮮膜封包,可以增強保濕和抗真菌效果,促進裂口愈合。


腳後跟開裂根源在血燥


中醫将此類問題稱為“皲裂瘡”或“肉裂”,認為其外因是秋冬季的“燥邪”侵襲,但根本原因在于人體血燥。


中醫.jpg


血燥是在血虛的基礎上,人體津液進一步虧虛導緻的,常表現為唇色淡白、大便幹燥、手足發麻、毛發幹枯、皮膚幹燥脫屑。足部作為人體末端,氣血津液不足時更容易供應不上,再加上秋季燥邪侵襲,就容易有角質增厚、開裂、脫屑的現象。


偏好辛辣燥熱食物、長期熬夜、過度勞累、房勞過度、出汗過多等都容易損傷人體津液氣血,血燥與外界癬菌(中醫稱為“濕毒”、“蟲邪”)相結合就表現為腳後跟角化、脫屑反複發作,纏綿難愈。


建議角化鱗屑型腳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滋陰潤燥,保證充足睡眠的基礎上,側重食用百合、銀耳、雪梨、粳米湯等滋陰的食物。并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如果有明顯的血燥症狀影響工作與生活,建議就醫調理。

power by 看片 - QINGQINGCAO 2025-11-21 16: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