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刷牙是日常口腔清潔的基礎,但不少人發現,即使每天認真刷牙,口臭問題依然揮之不去。 口臭不僅影響社交自信,還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 刷牙≠全面清潔:口腔死角藏污納垢 1、牙縫與牙龈溝未清理 牙刷隻能清潔牙齒表面約60%的區域,牙縫、牙龈溝等死角易殘留食物殘渣。這些殘渣被細菌分解後,會産生硫化物(如硫化氫),散發出腐敗性臭味。 解決方案:每日使用牙線或沖牙器清理牙縫,配合漱口水抑制細菌繁殖。 2、舌苔厚重未清潔 舌苔是舌背上脫落的細胞、食物殘渣和細菌的混合物,若長期不清理,會成為口臭的主要來源。研究顯示,厚舌苔人群的口臭概率是正常人的3倍。 解決方案:用專用舌苔刷或軟毛牙刷背面輕輕刮洗舌面,每日1次。 3、牙周病在作祟 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會導緻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袋。這些深部結構易滋生厭氧菌,産生揮發性硫化物(VSCs),引發持續性口臭。 解決方案:定期洗牙(每半年至1年1次),若已患牙周病,需接受專業牙周治療(如刮治、根面平整)。 全身性疾病的“口腔信号” 1、消化系統問題 幽門螺杆菌感染:這種細菌不僅導緻胃炎、胃潰瘍,其産生的尿素酶還會分解尿素生成氨氣,通過食管反流至口腔,形成特殊臭味。 便秘或消化不良:食物在腸道滞留過久,被細菌分解後産生氣體,反流至口腔引發口臭。 解決方案:若口臭伴随胃痛、反酸,需進行幽門螺杆菌檢測;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2、呼吸系統疾病 鼻窦炎、扁桃體炎、咽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會導緻膿性分泌物積聚,細菌分解後産生臭味。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因痰液黏稠,也易出現口臭。 解決方案:治療原發疾病,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生理鹽水沖洗鼻腔。 3、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因體内酮體堆積,會呼出“爛蘋果味”氣體;腎功能衰竭者因毒素無法排出,可能産生“尿味”口臭。 解決方案:若口臭伴随多飲、多尿、乏力等症狀,需及時檢測血糖、腎功能。 生活習慣的“隐形推手” 1、飲食刺激 大蒜、洋蔥、咖啡、酒精等食物會直接或間接導緻口臭。例如,酒精會抑制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自潔能力。 解決方案:食用後及時漱口,或咀嚼無糖口香糖促進唾液分泌。 2、口幹症 唾液具有抗菌和沖洗作用,若因藥物(如抗抑郁藥)、年齡增長或張口呼吸導緻口幹,細菌易大量繁殖,引發口臭。 解決方案:多喝水,使用加濕器,或咨詢醫生調整藥物。 終極建議:口臭自查與就醫指南 ●自查方法:用幹淨棉簽擦拭舌根或牙縫,聞是否有異味;或用手捂住口鼻呼氣,判斷氣味來源。 ●就醫信号:若口臭持續2周以上,伴随疼痛、出血、體重下降等症狀,需及時就診口腔科、消化科或耳鼻喉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