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學道須是鐵漢,着手心頭便判;
通身雖是眼睛,也待紅爐再煅。
鉏麑觸樹迷封,豫讓藏身吞炭;
鹭飛影落秋江,風送蘆花兩岸。
——浮山法遠禅師
有一位大學畢業的少女,非常向往記者的工作,于是去投考新聞機構。
她被錄取了,但是由于沒有記者的空缺,主管叫她暫時做一些為同事泡茶的工作,對一個滿懷夢想的大學女生,隻為大家泡茶,心裡當然非常失望。
不過,她想到公司也不是有意輕視她,待遇也不錯,就安慰自己:不用急,将來一定有機會的!于是坦然地去上班,每天為同事泡茶、倒茶。
三個月過去,她開始沉不住氣了,心裡總是對公司抱怨:“我好歹也是大學畢業呀!卻天天來給你們泡茶。”這樣一想,她泡茶時就不像從前愉快,泡出來的茶也一天不如一天,但她自己并沒有發現。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她泡好茶端給經理喝,經理喝了一口就大罵起來:“這茶是怎麼泡的,難喝得要命,虧你還是大學畢業呢!連泡杯茶都不會!”
她真是氣炸了,幾乎哭出來:“誰要在這鬼地方繼續泡茶呢?”
正準備當場辭職的時候,突然來了重要的訪客,必須好好招待,她隻好收拾起不滿與委屈,想反正要離開了,好好地泡一壺茶吧!
于是認真泡一壺茶端出去,當她把茶端出去,随身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客人一聲由衷的贊歎:
“哇!這茶泡得真好!”
别的同事(包括罵她的經理)都端起茶來喝,紛紛情不自禁地贊美:“這壺茶真的特别好喝!”
就在那一刻,她自己也呆住了:“隻是小小一杯茶而已,竟然造成這麼大的差異,或被上司大聲斥罵,或被大家贊不絕口,這茶裡顯然有很深奧的學問,我要好好去研究……”
從此以後,她不但對水溫、茶葉、茶量都悉心琢磨,就連同事的喜好、心情也細心體會,甚至連自己泡茶時的心情狀态會帶來的結果也了若指掌。
很快地,她成為公司的靈魂人物。不久,她被升為經理,因為老闆心裡想:“泡茶時這麼細心專心的人,一定是很精明難得的人才。”
這是日本禅師尾關宗園講的一個真實故事,使我們發現生活中就有不可思議之處,不難了解其中的真意,同樣的人、同樣的茶可以産生完全不同的結果,造成結果的顯然不是人,也不是茶,而是專心的投注和體驗的心情。
一個會泡茶的人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不論喜怒哀樂,他在泡茶時可以完全專心地融入,因此在茶裡有了一體、無心之感,風味就得到展現了。
從前,我剛進一家大報館工作,報社派給我的第一個工作是跑社會新聞,我去找總編輯,和他商量我的個性不适合打殺吵鬧的社會新聞,較适合文教、副刊、藝術等工作,聽完我的叙述他笑起來,說:
“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跑社會新聞的呀!所以你也可以跑。”
于是我跑過社會、藝術、科技、經濟,甚至産業新聞,後來社内權力鬥争,我被派到一個非常冷門的單位,一時沒有位子給我,我跑去問:“我到底可以做什麼?”總編輯說:“你隻要每天按時來喝茶看報紙,時間到了就下班回家,每個月領一次薪水。”
我真的每天專心地去喝茶看報,思考人生的意義,不久之後,我就離開報館了。
“喝茶時喝茶”“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禅師們如是說,裡面有深意在焉,分别就在于無心或有心,專心或散心。
專心喝茶的人才能品出茶的滋味,無心于睡覺的人才不會失眠,因此,我們遇到人生的轉折時,若能無心于成敗,專心于每一個轉折,我們就可以免除執着的捆綁了。
特别在現代社會,大部分人從事的工作都不是自己熱愛的,如果沒有一些空間,就會陷入痛苦之境,禅心是在創造那個空間,使我們“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離家舍”,過一種如實的生活,若能專注地投入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是人生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