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ujspway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糖尿病一時高血糖不怕,不要隻看數值,它才是影響并發症的關鍵!
發布日期:2017-11-27 15:37       作者:魯南制藥集團       浏覽:4.3萬

很多人判斷血糖控制好不好的指标,就是血糖的數值,實際上隻看血糖數值并不可靠,關鍵還得看血糖是否平穩,因為血糖的波動對血管的傷害,才是最大的!


  • 血糖控制怎樣才算平穩?


我們的血糖是一直在變化的。吃飯後血糖升高,餐後随着時間延長,血糖逐漸降低。血糖最高點多出現在早餐後 1 小時,而最低點出現在淩晨 2~3 點。

正常情況下,一天内的血糖波動幅度小于 2~3 mmol/L。每天與每天之間的平均血糖波動幅度一般在 0.8 mmol/L 以内。



  • 為什麼血糖平穩最重要?


血糖不穩更加會傷害血管,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症:


A. 血管受損:波動性血糖,更易引起血管受損,導緻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心腦血管病變,引起冠心病、腦梗塞等。
B. 腎髒和視網膜細胞受損:大起大落的血糖,使腎髒和視網膜細胞大量受損,導緻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
C. 胰島 β 細胞分泌功能下降:血糖忽高忽低,能分泌胰島素的胰島 β 細胞也“心力交瘁”,分泌功能大打折扣。
D. 損傷神經:血糖的迅速變化,還可能引起感覺神經的損傷,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狀,于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找上門了。


  • 怎樣判斷自己血糖是否平穩?


一天以内,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在 3 mmol/L 以内為好,如果超過 6 mmol/L,則血糖波動大。
對于 60 歲以下、無明顯并發症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建議空腹血糖控制在 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 4.4~10.0 mmol/L。
60 歲以上、有嚴重低血糖史、有明顯并發症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或者診斷為 1 型糖尿病的糖友,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适當放寬目标範圍。

平穩血糖,6招搞定!


為避免血糖波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保證餐前血糖和餐後 2 小時血糖的穩定。為了達到這一效果,主要從這幾個方面着手:


1、是否進行飲食管理


有些糖友飲食控制不嚴格,如晚上應酬多、聚餐多;有些糖友瓜子、花生、油炸食品等零食吃太多;也有的糖友控制得過嚴,像“苦行僧”一樣,最終導緻營養不良。以上這些都是應該避免的問題。


2、是否設定合理控糖目标


合理降糖是基礎治療,關鍵是“合理”二字。降糖治療要個體化,不同的人,降糖目标和方案不同。例如,年輕糖友、沒有并發症者、新診斷的糖友在治療上應嚴格;七八十歲的老年患者,或已出現并發症者,降糖的目标要适當放寬,否則可能出現嚴重後果。


3、是否重視預防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急性并發症,幾乎每名糖友在糖尿病确診前後以及糖尿病診治過程中都有過低血糖的經曆。低血糖的發生突然而短暫,輕重不一,多于空腹、進餐後3-4小時或下一餐前發作。一旦發生嚴重的低血糖,可能因血糖過低引起血壓下降甚至休克而死亡。所以,血糖要控制好,但不要過低,一次嚴重的低血糖甚至會抵消多年的控糖效果。


4、是否控制好體重


在長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達到普通人群的4倍多,嚴重的肥胖症者糖尿病的幾率是體重正常者的7倍。

因此,控制體重就成了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肥胖者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敏感度降低。長期肥胖,胰島β細胞就會因過度負荷而使功能受損,導緻胰島素分泌不足,糖耐量減低,從而發展為臨床糖尿病。



如果能盡早減輕體重,胰島素抵抗就可以得到明顯改善,血漿胰島素水平也會下降,能避免患糖尿病。


5、睡眠是否正常


一個人血糖、血壓飙升,可能是睡眠不好所緻,但這一點常常被忽視。睡眠對于血糖的影響也是應當重視的問題。睡眠困難的人夜間交感神經處于異常興奮狀态,一方面使患者感到疲乏煩躁,進一步加重交感興奮;另一方面過度交感興奮會使血糖迅速升高。


6、是否配合餐後運動


運動可以消耗熱量直接降低血糖,保持運動習慣還會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骨骼肌儲藏糖原的能力。就像飲食控制一樣,也是一種基本治療,與藥物治療同樣重要。運動治療幾乎沒有任何經濟支出,卻能産生難以想象的治療效果,所以說運動是性價比最高的糖尿病治療方式。


有些患者在确診為糖尿病後,常會産生悲觀絕望心理。通過運動,不僅能夠良好地控制血糖,而且能夠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态。超過80%的2型糖尿病與肥胖及缺少運動有關,對于糖尿病高危人群,運動對于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如果每天進行規律的體育運動,糖尿病發病的危險性可降低15%~60%。


power by 看片 - QINGQINGCAO 2025-11-18 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