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1
昨天一段挑糞男孩兒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視頻中,一個系着紅領巾的男孩兒,肩挑兩隻未裝滿的糞桶,歪歪扭扭地走在田間的路上。走不了幾步,就因被重擔壓的受不了,停下來休息。
邊走,男孩兒還邊不停地哀求父親,“你讓我回去複習嘛,參加期中考試,考差了就回來(挑糞)。”我真的好生複習,你讓我讀書嘛。“


經記者多方證實,這段挑糞視頻并非策劃,而是發生在四川廣安市鄰水縣城一對父子身上的真實故事。
讓兒子明明挑糞,是父親周偉對其連續三天未完成作業的“懲罰”。
盡管不情願,但從未幹過農活的明明,還是挑了一天的糞。當下午回到縣城家中,看到兒子肩膀上被扁擔磨出的血印,父親周偉十分心疼:
我這樣做,就是想讓他知道,還有比讀書更辛苦的事情,比如說幹農活、挑糞,希望這個經曆,能讓他回來之後好好學習。
經過這一番苦難教育,懂事的明明說:“還是挑糞苦,讀書輕松些。”他不怪爸爸讓自己吃苦,并且在紙條上寫下一句話:挑糞苦,幹活累,隻有讀書有出路。
作為農村人,我深知農活的繁重和辛苦。如果沒有知識來武裝和改變自己,許多人都将沿襲父輩的道路,面朝黃土背朝天。
讀書上學這條路,為許多人打開了一扇機遇的大門。雖然也會面對艱難困苦,但相比起來,年少時吃點苦,換來剩餘大半生更有成就、更精彩地生活,這筆“交易”是超值的。
2
前一陣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為什麼大多數人甯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調侃之外,點贊最高的答主特雷西亞是這樣說的:
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痹,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隻要還生存着,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
學習的痛苦在于,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和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簡而言之就是:生活的苦,會讓人麻木,習以為常;學習的苦,讓人保持尖銳的疼痛感。
2015年初,15歲的堂弟,初中二年級沒讀完,辍學了。他給出的理由是:知識學不會,上學沒意思。
遊蕩荒廢了大半年後,在家人的勸導下,堂弟去一所中專學校學習臨床醫學。
今年春節見面,得知他竟然在複習準備參加高考,讀大專提升自己。讓我意外又驚喜,問他為什麼又想通了要去讀書。
堂弟說:
去年一年,我在縣裡醫院實習。科室裡的醫生,都是大學畢業,甚至有的護士學曆都比我高。雖然我沒有受到太多的鄙視,但是面對别人高超的專業,和紮實的基礎,我還是感覺有點丢人。在一個縣城裡,無論是為了賺錢,還是救死扶傷,我的學曆和實力,都排不上名次。我如果不繼續讀書深造,以後根本無法立足,更無出頭之日。
聽了堂弟的話,我很慶幸他還沒有被生活的苦所麻痹,他還願意在尖銳的學習痛苦中勇敢前進,他還明白,在應該奮鬥的年紀不能安逸。
這對于他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他給了自己一個新的機會,去奮力拼搏一把,改變自己未來的人生軌迹。

3
小峰是我大學時,去外校做社團活動認識的朋友。
他從小鄉村,考進省城的一所二本大學,學習計算機軟件相關的專業。在他們村裡,流行去廣東打工。小峰的哥哥,17歲就去了廣州打拼。
進入大學以後,小峰學習依然勤奮刻苦。
連晚自習、圖書館都可以不去的大學生活,小峰卻每晚都在實驗室泡到十一二點才回宿舍;他的頭發常常長到耳朵下面都沒去剪,不是為了耍酷,而是因為天天泡實驗室沒時間,并且在實驗室也沒有什麼新鮮人物要見,有沒有好形象不重要;大學四年,他還堅持早起學英語。
大四時,小峰被院系推薦保送本校研究生。研究生的三年,他還是孜孜不倦地努力鑽研。2015年小峰畢業,經過導師的推薦,去了北京的一家公司上班,起步薪水就是1w+。
那時,小峰哥哥的薪水也是1w+了,看似兄弟二人不相上下。可是,33歲、已經打拼十幾年的哥哥,與26歲剛剛起步的小峰,真的一樣嗎?
很顯然,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次聊天,小峰說:
如果不是讀書,如果不是高考,我的人生經曆應該是我哥的複制版,可能借着我哥的經驗會稍微好一點。但現在,我靠自己的努力學習,用了比我哥更少的時間和辛苦,實現了不一樣的人生,并且起點要更高些。
在我們生活裡,高考、大學,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可否認,這是大多數人最好的、最便捷的路。
“讀書改變命運”,這個理論在當今社會仍然适用。并且越會讀書的人,越有更大機會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年輕時吃讀書的苦,不算苦,那是财富。這些成長的磨砺、奮鬥的汗水,将化作你的底氣和格局,累積成你向上攀爬的階梯,支撐着你看到更高處的風景!

4
常有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說:
我們窮人家,沒有家财萬貫供養你,隻能靠你自己努力學習去創造美好未來。
這樣說話,好像隻有窮人才需要學習。其實,這是片面的。
電影《無問西東》裡,王力宏飾演的富家子沈光耀,跪在母親面前背誦的家訓第三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子孫雖愚”當然是謙辭,讀書學習才是最想要着重強調的。可見,無論貧富,讀書學習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
無論任何人,這世上有兩樣東西是搶不走的:
一是藏在心中的夢想
二是讀進大腦裡的書
讀進腦袋的書,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标。你想走向哪裡,書知道答案。
讀書學習是我們一生要做的修為,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通向廣闊世界最好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