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bkpfvptb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暖氣來了,别讓“暖氣病”也跟着來!
發布日期:2018-11-20 16:10       作者:魯南制藥集團       浏覽:2.5萬


供暖季到了,室外寒風呼嘯,室内溫暖如春。不過,供暖給人們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麻煩:咽幹、嗓子痛、皮膚幹、頭暈、胸悶……種種症狀被人們統稱為“暖氣病”。


640.webp.jpg


何為“暖氣病”?


"暖氣病"并不是醫學上的病種,北方地區供暖後室内外溫差大,室内門窗緊閉,空氣幹燥,不流通,就會引發人體鼻咽幹燥、流鼻血、渾身無力、頭暈惡心等症狀。造成“暖氣病”的最大原因在于人體水分丢失。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使用暖氣後,室内幹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統和皮膚、眼睛部位等都會跟着“遭殃”。


640.webp (1).jpg


“暖氣病”的危害有哪些?


呼吸系統


有了暖氣後,幹燥溫暖的室内無異于一個病菌的"溫床"。研究表明,當空氣濕度低于40%的時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發感染的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随着空氣中的灰塵擴散引發疾病。


嘴唇幹裂、鼻咽幹燥、幹咳聲嘶,都是"暖氣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狀。通常,及時補水,這些症狀都能得到緩解,但如果持續時間太長,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就會減少,灰塵、細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


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系統推動全身的血液循環,暖氣過熱會"搶走"人體的水分,導緻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壓下降及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


屋裡暖氣過熱和室外溫差太大,可能導緻血壓波動大、冠狀動脈"不堪重負",引發冠心病。同時,對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氣病"引發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導緻心慌、胸悶等症狀。


泌尿系統


來了暖氣後屋内太幹,體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經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會越來越少。正常人尿量每天應該在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沖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過少,會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結石的風險。


皮膚


冬季,人的皮膚本身就容易幹燥、瘙癢,來了暖氣後,室内溫度較高,更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使皮膚纖維失去韌性而導緻斷裂,從而形成無法恢複的皺紋。老年人皮膚瘙癢,不當抓撓還會造成濕疹。


眼睛


冬季戶外風幹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為溫度高造成機體缺水,會影響淚液的循環,造成幹眼症。另外,眼結膜幹燥極易增加患"紅眼病"的風險。


640.webp (2).jpg


如何預防“暖氣病”呢?



控制好室内溫度和濕度


要想預防“暖氣病”,控制好居室溫度、空氣濕度最關鍵。一般情況下,室溫保持在18℃至24℃之間最适宜,濕度50%至60%為宜。多開窗通風,最好早晚各開一次窗,每次通風時間不少于半小時。當空氣濕度低于40%的時候,空氣相對幹燥,各種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


供暖後,随着室内溫度上升,一些灰塵、細菌等過敏原容易随着溫度的升高飄浮在空氣中,引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因此,供暖前一定要來一次家庭大掃除,尤其是一些衛生死角,更需要及時清理,不給病菌留下孳生繁殖的“溫床”。


此外,除了使用加濕器或在床前擺盆水來增加空氣濕度,在室内多養些綠色植物,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最好選綠蘿、吊蘭,這些植物葉面蒸騰的水分比較多,既可以調節室内空氣濕度,同時還有吸附空氣當中有害氣體的作用。


多攝入濕潤、溫熱的食物


要多喝水,研究表明每天需飲2000毫升的水。體内缺失水分,新陳代謝受阻,會加速衰老。


還要多吃水果,如蘋果、梨、香蕉、橘子等。為了預防"暖氣病",可以多吃一些濕潤并具有溫熱性質的食品,如芝麻、蘿蔔、番茄、豆腐、銀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飲或少飲酒。


供暖季還會引起皮膚幹燥,導緻瘙癢症,因此洗澡時水溫應在32攝氏度左右,不宜過多使用香皂。




文章來源:全國衛生12320


power by 4部美到令人窒息的欧美R级片 2025-11-20 01: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