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人到中年,王先生一直很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年單位體檢都會謹慎對待。半年前進行體檢後,王先生對異常結果詳細咨詢了醫生,好在都是無關緊要的小病,王先生這才放心。
但就在前幾天,王先生突發腹痛,覺得肯定是吃錯了東西,就吃了點胃藥。未曾想,幾天後,王先生的腹痛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發作越來越頻繁。王先生随即來到了醫院,結果腸鏡檢查後竟被确診為腸癌晚期。6個月前腫瘤标志物指标一切正常,6個月後怎麼就得了腸癌晚期?

//腫瘤标志物與癌症診斷//
血液腫瘤标志物是癌症診斷的依據,但并非癌症診斷的“金标準”。腫瘤标志物正常與否和是否身患癌症并無必然聯系。
1、異常并不一定是癌症:腫瘤标志物可預示腫瘤存在,但其超标不一定都是腫瘤生成所緻。炎症反應、妊娠或因檢測儀器、試劑的不同,都可能有陽性表現。
2、良、惡性腫瘤皆可能:腫瘤标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中也可出現異常,即使是腫瘤導緻的腫瘤标志物升高,也不一定是惡性腫瘤所緻。
3、正常不一定不會患癌:不同人群對腫瘤标志物檢測的敏感性不同,結果也因人而異,有些癌症患者的腫瘤标志物水平可能是正常的。另外,有些早中期癌症的腫瘤标志物也不高。
對于腫瘤标志物的檢測結果,正确的認識應該是:
◆正常範圍内的腫瘤标志物水平高低變化無意義;
◆單項腫瘤标志物輕微升高者不必恐慌,可定期複查;
◆腫瘤标志物升高2倍以上、持續升高或同系統的幾個指标一起升高,需警惕癌症風險;
◆有腫瘤家族史、有癌症高危因素者發現指标升高,要引起重視。

//真正的癌症早篩應該這樣做//
臨床上有很多像王先生一樣的患者,每年體檢都正常,但一發現就是癌症晚期。事實上,防癌體檢與常規體檢是不同的。因為腫瘤體積較小且部位隐匿,癌症篩查需要更專業、更個性化,不同人群應選擇不同的癌症早篩方式。
1、肺癌
長期吸煙或有癌症家族史人群屬于肺癌高發者,應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
2、乳腺癌
有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或晚生育、初經早或停經晚等人群應做钼靶檢查以篩查乳腺癌。
3、消化道腫瘤
篩查食管癌、胃癌以及結直腸癌應做内鏡檢查,即胃鏡、腸鏡等,包括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長期飲食不規律者、喜歡燙食或腌制食物者等。
4、肝癌
B超聯合甲胎蛋白檢測是肝癌篩查的有效手段,肝炎或脂肪肝患者、長期酗酒者以及肝癌家族史人群等40歲以上就該定期檢查,若發現異常建議進一步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
5、宮頸癌
除了進行HPV病因檢查外,還需做TCT檢查,即液基薄層細胞檢測。
6、前列腺癌
早期前列腺癌無法通過腹部彩超确診,需做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進行,以篩查前列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