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secxaaul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做好這一點,團隊戰鬥力提升90%
發布日期:2019-06-26 16:28       作者:魯南制藥集團       浏覽:2.3萬

每家企業,都希望員工具備堅毅的品格。華為創業早期,将這種堅毅品格稱為“墊子文化”。

華為打造“墊子文化”的2個關鍵詞。也正是因為這兩點,華為的團隊戰鬥力才一直很強。


dam_65982.jpg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plus


1忍耐


1991年9月,任正非租下深圳寶安縣蚝業村工業大廈三樓,50多名華為人開始了創業之路。這裡的環境異常艱苦:


整層樓都沒有空調,隻有吊扇。深圳屬于沿海城市,濕度大、溫度高,員工們在高溫下作業,經常汗流滿面;


一層樓分隔單闆、電源、總測、準備四個工段,庫房、廚房也設在同一層樓;在工段上班的人,包括開發人員在内,大家累了,就在地上找張泡沬闆席地而卧睡一下,醒來接着幹;


所有人每天都加班到很晩,然後熄燈就睡,十幾張床挨着牆邊一溜排開,床不夠,就用在泡沫闆上加床墊的方式,來代替床;


四周老化測試的機架、設備上一閃一閃的信号燈、高頻電流的振蕩聲,伴随着枕戈待旦的華為人進入夢鄉。


沒有假日和周末,也沒有白天和夜晚,累了就在墊子上睡一覺,醒來接着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華為的“墊子文化”——一種艱苦奮鬥、堅毅不屈的奮鬥文化。


翻開中國企業家創業史,我們就會發現,當今叱咤風雲的巨頭企業中,沒有哪一家,不是經曆艱苦卓絕的奮鬥才崛起的。

 

柳傳志創辦聯想集團時,親自登門聯系業務,多次被人轟了出來。多年以後,回想此事時,他感慨萬千地說:


被人轟出去那是什麼感覺?我自己,一個40歲的技術人員被人給轟出去,但這件事我還真做成了。當時就是一心想做,要給公司其他人做榜樣,用這種事互相激勵。


後來,聯想公司據此發展出了“把百分之五的希望變成百分之百的現實”的理念,号召聯想人遇到困難不氣餒,以一種不服輸、能忍耐的精神堅持到底,直到把事做成。


2奮鬥


2006年,華為在IT泡沫破滅後活下來,當西方媒體紛紛對華為的崛起産生質疑、猜忌時,任正非在内部刊物刊出了題為《天道酬勤》的專稿,做出回答。任正非說:


華為在IT泡沫破滅後僥幸活下來,其實是當時的落後救了我們。落後讓我們沒能力盲目地追趕技術驅動的潮流。而現在西方公司已經調整過來,我們再落後,就死無葬身之地。


華為相對還很弱小,面臨更艱難的困境,要生存和發展,沒有靈丹妙藥,隻能用别人看來很傻的辦法,就是艱苦奮鬥。華為不戰則亡,沒有退路,隻有奮鬥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任正非在不斷強調與頂級企業差距的同時,再次重申華為企業文化的原點——不奮鬥,華為就沒有出路。并就這一認識在内部員工層面實現了高度統一。


随着這次講話流傳開來,華為對艱苦奮鬥精神的堅持,很快赢得了社會公衆的支持,而原先的指責聲,也日漸沉寂。


當時的華為沒有退路,不戰則亡,但到了今天,即使許多人認為華為已經很強大、很成功了,任正非依然時常提醒華為人,在成績面前保持頭腦清醒,他說:


有人認為創業時期形成的“墊子文化”、奮鬥文化已經不合适了,可以放松一些,這是很危險的。艱苦奮鬥必然帶來繁榮,繁榮後不再艱苦奮鬥,必然丢失繁榮。

 

奮鬥才能通向成功,也是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信奉的,他說:


僅僅付出同普通人一樣的努力,是很難取得成功的,隻有付出非同尋常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争中,取得驕人的成績。


艱苦奮鬥,無疑是企業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徑,能忍耐、能奮鬥,才擁有成功的希望。


創業初期形成的“墊子文化”,記載了老一代華為人的奮鬥和拼搏,是華為寶貴的精神财富,值得所有企業學習。


power by 4部美到令人窒息的欧美R级片 2025-11-17 17: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