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50多歲的王先生,平時身體很好,體檢時,腹部彩超發現肝髒多發占位,醫生考慮可能是癌轉移,便建議王先生做一次胃鏡檢查,進一步檢查證實是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和幽門螺杆菌感染。由于發現的較晚,最後治療也沒能挽回王先生的性命。王先生此前并沒有感到任何不适,也沒有胃癌家族史,隻有在一次單位組織的體檢中檢查出幽門螺杆菌陽性,但王先生覺得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便沒有當一回事,最後導緻了悲劇的發生。
還有一位30多歲的女士,體檢查出幽門螺杆菌陽性,但身體沒有任何感覺,便覺得沒有大問題。結果有天突然沒有任何誘因地嘔血、頭暈。做完胃鏡後發現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大出血合并幽門螺杆菌感染。
導緻這兩位患者悲劇的原因都是由于沒有足夠重視這一細菌——幽門螺杆菌。
幽門螺杆菌
幽門螺杆菌(Hp)是一種螺旋狀、革蘭陰性、微需氧性細菌。它非常特殊,喜歡強酸環境,可以定殖在胃黏膜上長期生存,也是唯一能在胃裡生存的微生物。全世界幾乎有一半的人群感染幽門螺杆菌,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腸球部。
有研究顯示,隻要感染了幽門螺杆菌,100%都會伴有活動性胃炎。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将幽門螺杆菌列為一類緻癌物,認為78%的胃癌可歸因于其造成的慢性感染。
但是臨床數據顯示,在感染幽門螺杆菌的病人當中,隻有30%左右的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覺,比如胃脹、胃痛、反酸、燒心等,剩下的70%的患者基本沒有什麼症狀。這就導緻很多人對幽門螺杆菌不足夠重視。
胃癌和Hp的關系
臨床上70%-80%的胃癌發現時候都是中晚期,其癌前病變,比如腸化、異型增生,嚴重萎縮,大多是沒有症狀時在胃鏡檢查中發現的,如果等到出現症狀再檢查,多數患者的存活率往往很低。
國際學術界公認胃炎癌變過程為: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變。從感染幽門螺杆菌到胃癌,還有很長的過程,隻要及時幹預,就可以降低癌變的風險,因此一旦出現幽門螺杆菌陽性,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當然也有一些朋友在體檢的時候查出幽門螺杆菌陽性,于是心裡難免有些恐慌。感染了幽門螺杆菌就會得胃癌嗎?要不要根除它啊?
雖然說幽門螺杆菌會導緻胃病,增加胃癌發生的風險,但是要知道幽門螺杆菌陽性并不等同于胃癌,而且也不是說所有的胃病都是因為幽門螺杆菌導緻的。所以針對35歲以上的患者感染幽門螺杆菌,醫生建議先做胃鏡,清楚了解了胃内部的情況後,再進行針對性治療。

圖片來自海洛站酷Plus
如何預防Hp感染
當我們體内有了這種細菌,也并不代表就一定得病,但是得病的風險會增大,所以為了防止胃癌以及胃病的出現,就要預防感染幽門螺杆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幽門螺杆菌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性,如果家庭中有一人感染,家人也要注意幽門螺旋杆菌的根除。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蔬菜、瓜果要洗淨削皮,不喝生冷水,儲存在冰箱裡的食物,放置時間不要太久,以免感染細菌。另外,生食和熟食要盡量分開,避免感染病菌。
3.多吃熟食,食物選擇應軟爛易消化,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煙,不喝酒,飲食營養均衡,細嚼慢咽。
4.有過感染史的人,要特别防範二次感染。
5.每天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旦感染幽門螺杆菌,要明白它是不會自愈的,往往隻能通過藥物治療才能達到治愈效果的,但是藥物的選擇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盡量不要盲目選擇用藥。
總之,幽門螺杆菌并不會自愈,所以為了健康,我們建議,幽門螺旋杆菌感染都應該根除,越早根除獲益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