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魯南制藥集團駐宋園村第一書記姜自華——
“新時代知青”妙招打造“五園”一體産業模式
“不久的将來,這個小村莊将打造出‘知青文化園’、‘第一書記榛子園’、‘園林式村莊’、‘中華銀杏園’、‘藍莓園’,‘五園’一體的發展模式,‘小園’變‘大園’後,預計每年将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以上。”郁郁蔥蔥的銀杏林木,幹淨整潔的美麗村莊,寬敞明亮的社區服務中心……郯城縣重坊鎮重北社區宋園村演繹了一場美麗“蝶變”。魯南制藥集團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姜自華正是這場變化的推動者。

初見姜自華,給人務實嚴謹的感覺。說明來意後,他謙虛道:“市裡派我擔任村裡的第一書記,我看到村裡基礎設施不完善,老百姓出行難、吃水難,村委租房辦公等困難,就想着力所能及地為老百姓做點事情。其實,這些事也不光是我一個人能幹成的,既有單位魯南制藥給予的85萬資金支持,還有地方黨委政府、村支兩委黨員群衆的協助,以及同梁毅書記的密切配合……”2018年4月,姜自華被選派到重坊鎮重北社區宋園村擔任第一書記,為了盡快地熟悉情況,他同梁毅書記一起查閱了近年來村委會的各類檔案資料,基本摸清了宋園村的情況。通過近兩個月的入戶走訪、實地調查,村裡的大事小情都裝在了他腦子裡。如今,哪家有困難,哪家需要幫助他都了如指掌;如何幫助村民脫貧,如何增加村民收入,如何改變村容村貌,他時刻挂在心上。

“宋園村全村共444戶1976人,44名黨員,土地面積2290畝,其中銀杏種植面積1600畝,占到耕地面積的95%,銀杏資源豐富……”說起村裡的情況,姜自華便滔滔不絕:“前段時間,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全村進行了“美麗”升級,完成對村裡一所小學下水道修建,解決了排水不暢的問題,方便了孩子上下學。同時建設了自來水戶戶通和通訊鐵塔,讓村民吃上了放心水和完善、解決了手機網絡信号差的問題,下一步,我們還打算重新整修村内道路一條、安裝路燈60盞,争取早日硬化、亮化宋園村的村内道路。”

腳沾泥土留芬芳,真情融入沁民心。在入戶走訪群衆的過程中,姜自華看到一些老百姓的生活困難。“咱也是有父母有孩子的人,看着那些孤寡老人顫顫巍巍的身影,孩子們手上的凍瘡、身上單薄的衣服,心裡真的是很不好受。”他說,“這給我很大的觸動,讓我萌生了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為百姓辦一些實事的念頭。”他一方面向單位魯南制藥彙報情況,得到了公司領導的支持,在工會李兵主席的帶領下來村走訪慰問困難群衆和老黨員;另一方面多方聯系公益性組織,為村裡的孤寡老人、孤貧兒童等弱勢群體募集到一大批衣服和米面等物資。“既然到基層一線開展駐村工作,就要真正接地氣,實實在在地為群衆辦些實事和好事。”姜自華駐村後,通過自己的行動将這句話的内涵體現的淋漓盡緻。

“第一書記幹工作就要有勇争第一的勇氣和決心,依托‘快’、‘準’、‘效’三大工作法寶,快速進入工作狀态,找準工作切入點,确保抓出實效。”姜自華說,突出黨建引領,推動組織振興,要把以黨建為根本作為“快”的法寶。通過開展創先争優活動,樹立創先争優标杆,以此影響帶動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引導村“兩委”幹部在開展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堅持給自己高标準定位,對上級布置的任務堅持高标準落實、高标準完成;他從抓班子、帶隊伍入手,規範黨内“三會一課”制度,建立兩委班子周二碰頭會制度、村幹部包點聯系黨員制度、流動黨員微信管理平台、黨員會議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問責制度,積極促進村級事務管理規範化、制度化,增強了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今年7月,重北社區還被山東省委組織部授予“全省幹事創業好班子”榮譽稱号,宋園村黨支部被縣評為“五星級黨支部”。

作為遠近聞名的知青村,駐村後,姜自華圍繞“五園一體”奮鬥目标,充分挖掘宋園村知青文化和銀杏森林兩大優勢資源,精心打造“知青文化園”、“第一書記榛子園”、“藍莓園”、“中華銀杏園”、“園林式村莊”,“五園”一體的發展模式,讓“小園”變“大園”。“新建成的知青館立足‘知青歲月,鄉愁宋園’的主題理念,集黨群服務、黨性教育、紅色旅遊、社會實踐于一體。”姜自華說,“在老知青們眼中,宋園早已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經常重返這裡,懷舊探親,可是物是人非,找不到心靈的歸宿。而建設知青館的初衷是希望繼承和發揚共大文化和知青精神,搭建知青交流平台,通過重溫過去的時光,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珍惜,助推旅遊産業發展。”

曾經,毛主席教導青年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才有了上山下鄉的動人“知青時代”。如今,習總書記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到2020年現行标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作為後繼者,姜自華深知定要堅定信仰,“很榮幸來到宋園,來到當年老知青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深感肩頭擔負的使命重要、責任重大,定要發揚沂蒙精神和老知青的優良傳統,沿着前輩們開辟的道路隻争朝夕、奮勇前行,帶領全體村民,為建設美麗宋園而努力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