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jvjuqyhk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為何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做好科學篩查,降低患癌風險!
發布日期:2019-12-20 10:00       作者:魯南制藥集團       浏覽:2.3萬

有數據表明,在中國,80%以上的癌症患者被診斷時都已是中晚期。任何疾病都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當然癌症也不例外,但為何很多癌症發現時,都到了晚期?

640.webp.jpg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plus


我們需要了解癌症的發生機制:


細胞剛剛發生癌變的時候,看起來和正常細胞無異,所以人體免疫力并不能很快就識别并且殺死這些癌變細胞。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類型的癌症在早期階段很難被診斷,因為并非所有的癌症都有癌前疾病,比如胰腺癌、肝癌等,早期症狀非常隐蔽。當細胞癌變程度漸漸加強後,免疫力就逐漸失去了殺死癌細胞的能力,身體器官被癌細胞攻占,導緻惡性腫瘤。


另外,身體素質好的人,一般都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比較自信。


在心理作用影響下,忽略了身體檢查等常規保健。即使有時候生病,也會選擇“小病扛過去”,而忽視就醫的重要性。其實,身體好并不意味着身體免疫功能完全正常,癌症的發生原因非常複雜,尚未有定論,不一定是免疫力強的人患癌概率小。換句話說,癌症很有可能對人體進行無差别攻擊。


不同癌症,如何篩查?


宮頸癌篩查: TCT及HPV病毒檢測

TCT宮頸防癌篩查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能達到90%以上,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

HPV病毒檢測也能有效地發現早期病變。對于近些年大熱的HPV疫苗,無論是2價、4價還是9價都不能百分百保證不得宮頸癌,切記打完疫苗仍有檢查的必要。


乳腺癌篩查:乳腺钼靶

對于乳腺癌的早期篩查,有效篩查手段是X線钼靶造影、核磁共振和B超,其中X線钼靶造影的準确率較高,但是考慮到X射線可能對人體造成影響,因此檢查頻率不宜太高。

推薦40周歲以上女性每年進行钼靶檢查;有家族(一級親屬)乳腺癌病史者,建議從35周歲開始篩查,還應結合乳腺B超及乳房體檢,把風險降到最低。


肺癌篩查:CT

低劑量螺旋X光片檢測肺癌,由于分辨率低,檢出率也比較低。用高清CT檢測肺癌,分辨率高,肺癌腫瘤在1cm甚至0.8cm時就能被查出。

建議50歲以後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體檢中把X光片換成CT。


前列腺癌篩查:PSA

體檢中大家熟悉的彩超是無法檢測出早期前列腺癌的,而PSA不僅價錢更加低廉,更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最方便、也是較敏感的方法。

但是良性疾病也會出現PSA升高的情況,因此,檢查結果還要請專科醫生解讀。


食管癌篩查:内鏡檢查

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鏡檢查,并進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電子染色内鏡等精查,如内鏡下沒有發現可疑病竈,則定期随訪;如内鏡下發現可疑病竈,則進行活檢病理,根據不同的病理結果采取相應随訪複查和處理方案。


胃癌篩查:胃鏡檢查

胃癌高危人群可考慮直接進行胃鏡篩查。如果胃鏡檢查發現可疑病竈,則取活檢送病理學檢查,後續根據活檢病理結果采取相應的随訪複查和處理方案。


肝癌篩查:甲胎蛋白+B超

很多人體檢時都會選擇做腹部B超,以為這樣可以查出肝部問題,其實很容易漏診。


高危人群(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長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黃曲黴毒素污染食物、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年齡40歲以上,建議考慮每半年篩查一次,發現異常進一步考慮CT或磁共振檢查。


結直腸癌篩查:腸鏡檢查

建議45歲以上人群這樣檢查:糞便免疫化學試驗(每年),或高靈敏度愈創木脂糞便隐血試驗(每年),或多靶點糞便DNA檢測(每3年);結腸鏡檢查(每10年),或CT結腸成像(每5年),或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每5年)。


這幾類人需要定期做防癌檢查


家裡有人患癌

癌症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遺傳易感性,特别是診斷為癌症時年紀很輕的家屬,很可能是有家族遺傳史。


常接觸緻癌物質人群

即職業癌症,包括放射線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化工廠油漆廠職工、核電站、礦山工人等。


患有某些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幽門螺旋杆菌、HPV(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的人;


某個年齡段的人群

癌症的發病風險會随年齡增加而增大。


生活習慣不好的人

吸煙、酗酒、熬夜、精神抑郁、過度疲勞等都可能誘發癌症,長期喜食腌制品、高鹽食物及隔夜食物,飲食不規律者會增加消化道腫瘤風險。


綜上所述,人體的患癌風險,并不能僅靠身體素質來判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健康飲食、适當運動,科學體檢,篩查癌症風險。

power by 4部美到令人窒息的欧美R级片 2025-11-18 18: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