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面對疫情,魯南制藥用“雲上”思維推進省級“補短闆”項目建設,實現管理理念轉變,對沖疫情影響。

眼下,魯南制藥研發的一種治療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的新藥,已進入臨床三期。但受疫情影響,給新藥配套的“重組抗CD20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項目生産線建設遇到了困難。這個項目是山東今年确定的274個“補短闆”項目之一,生産設備雖然已經進駐,但廠家在國外,技術人員無法過來調試。
魯南制藥集團生物藥物研究所副所長趙麗麗說:“如果我三期臨床樣品的生産,不是我最終産品上市生産用的同樣的設備、同樣的廠房和同樣的工藝的話,最終很有可能會影響到産品的質量。”

整條生産線設備參數幾千個,任何一個出錯,都造成産品不合格。
魯南制藥集團新時代藥業五十七車間負責人程凡亮說:“好多設備我們都是第一次使用,所以在試生産的過程中,有些工藝的參數和設備的參數有不合适的地方。”
就在大家着急時,集團公司在雲平台上召集專家團隊,給新設備視頻問診。而在此之前,政府補貼投建的企業雲上系統,隻被當作内部信息的發布平台,利用率并不高。
魯南制藥集團新媒體部信息化IT主管劉方亮說:“疫情期間信息化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從寥寥幾個人上,到現在幾乎全員都在用,這個趨勢算是暴增吧。”
集智攻關,項目最終如期推進。從這次“危”中,魯南制藥看到了機遇。除了這種雲上科研,他們還把招聘培訓、銷售服務、智能管理等内容都搬到了雲上平台。

魯南制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說:“疫情倒逼你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網絡你是再也離不開的,你以後企業所有的運作方式,都會提到雲上去,整個雲上平台建設我們在加快。”

利用“雲上”思維,轉變企業管理理念,一季度,企業産品網上銷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産品銷售總額也達到去年同期7成。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6日訊
閃電新聞記者 魏波 孫治國 王震 臨沂台 郭鐵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