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在生活中,有這樣兩種“極端”的人,一種是“怎麼吃都不胖”的瘦子,另一種是“喝涼水都長肉”的胖子。在這個追求骨感美的時代,前者總是招來很多人的羨慕,而後者總是陷入越減越肥的惡性循環。其實,這兩種體質的人身體裡都藏着不少健康隐患,而“吃不胖”、“瘦不下”隻是外在表象。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吃不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01、胃火偏盛,中醫稱“消谷善饑”
這類人吃得多卻容易餓,同時大多伴随口渴心煩、舌紅苔黃、口臭便秘等症狀。這是由于胃對食物的腐熱作用太過,代謝亢進,消耗過多所緻,因此多食易饑餓且消瘦。
02、胃強脾弱
這類人在多吃不見胖的同時,伴有大便溏洩、愛拉肚子的症狀。這是因為胃消化食物的功能過高,故多食易饑,但脾運化功能減弱,不能正常地将吃進去的食物轉化成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故即便吃得多也還是會消瘦,胖不起來。
吃不胖并不值得“羨慕”,相反,這種體質的人通常存在免疫力低下的問題,相當于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态,人整體的精氣神往往不好。而且中醫裡最典型的一個說法是“瘦人血虛”。血虛,火就旺。這類人體内的氣太盛、太足,把不該氣化的也氣化掉了,也就是說,把本該轉化為滋養機體的那部分精華給消耗掉了,其整體的新陳代謝呈現出一種病理性的亢進狀态。這類人往往敏捷好動,有時容易亢奮沖動,易患失眠、口腔潰瘍等疾病。
如果你怎麼吃都不胖,而且體重過輕,一般建議首先要查一下是否存在某些疾病的潛在影響,如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

“瘦不下”與脾腎功能有關
肥胖古已有之,《皇帝内經》最早将胖人分為“膏人”、“脂人”、“肉人”三類。中醫學認為,肥胖和個人的體質關系密切。
“
脾氣虛弱則運化轉輸無力,水谷精微失于輸布,化為膏脂和水濕,留滞體内而緻肥胖;
腎陽虛衰,則血液鼓動無力,體内水液無法正常地蒸騰汽化,導緻血行遲緩,水濕内停,形成肥胖。
而對于胖人,帶來的健康問題更是不少,比如誘發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肺功能不全以及某些癌症,對消化系統功能、腎髒功能産生影響。
所以,不同體型的人具有不同的體質和生理特點。兩者都需要加強自身鍛煉,增強身體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