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最近,南京一男子因胃痛不舒服,檢測出感染了幽門螺杆菌,進而檢測出全家都感染了幽門螺杆菌的事件引發熱議。其實,我國幽門螺杆菌感染率已超50%,這意味着我國有至少7億人感染了幽門螺杆菌。
什麼是幽門螺杆菌?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為習慣會感染幽門螺杆菌?又該如何預防感染幽門螺杆菌?今天,小南帶大家揭開幽門螺杆菌的神秘面紗。
幽門螺杆菌是什麼?
幽門螺杆菌是一種螺旋形、微需氧、目前發現唯一能夠在胃裡生存的細菌。
正常情況下,胃壁可以通過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與可溶性粘液層的保護作用等形成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防止微生物侵襲。但幽門螺杆菌可以穿過黏液層,寄生在人體胃部,黏附于胃黏膜及細胞間隙,并通過構建堿性微環境來中和胃酸。
幽門螺杆菌可以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嚴重者會導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惡性腫瘤。據調查統計,感染幽門螺杆菌的患者,約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消化不良,約1%發生胃癌等胃惡性腫瘤。

你是如何感染幽門螺杆菌的?
幽門螺杆菌或存在于口腔、消化道、糞便中,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口-口”“糞-口”傳播。
共餐、嚼碎食物喂給小孩的喂食、用嘴吹涼食物喂給小孩、接吻、使用不潔餐具等都是“口-口”傳播方式。以共餐為例,口腔中的幽門螺杆菌可能會通過共餐傳染給其他人。研究顯示,在幽門螺旋杆菌者的家庭中,其他人被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幾率為60%,而在無幽門螺旋杆菌感染者的家庭中,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僅為13%。
如果衛生習慣不好,就容易造成“糞-口”傳播。例如,幽門螺杆菌感染者A,去了廁所後手上沾染了幽門螺杆菌,卻沒洗手。沒多久,他和B握手,幽門螺杆菌會沾到B手上,而B在吃東西的時候又沒有洗手,B就有可能被感染幽門螺杆菌。
如何預防幽門螺杆菌?
預防幽門螺杆菌最好的對策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夾菜,不要交叉使用碗筷、杯子; 2.及時消毒,可以用75%酒精或高溫消毒; 3.不要口對口喂飯,如将食物嚼碎喂給小孩; 4.不要和幽門螺杆菌感染者接吻、共用餐具; 5.飯前便後及時洗手。 6.不要吃生食或者太燙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7.定期更換牙具,修複口腔問題; 8.高危人群定期檢測幽門螺杆菌。
哪些情況下需根除幽門螺杆菌?
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杆菌就必須要進行根除治療,有以下情況之一需根據醫生方案根除幽門螺杆菌。
1.患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癌等胃部疾病; 2.胃癌家族史; 3.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或計劃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消炎藥等; 4.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或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
最後,小南提醒,根除幽門螺杆菌後需要根據醫生建議進行複查。而根除幽門螺杆菌後也不意味着你之後不會在感染幽門螺杆菌,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好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