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回顧2020,一定繞不開兩個關鍵詞,“疫情”、“互聯網”。
強傳染性的SARS-CoV-2病毒讓人們不得不限制自己的社交以構築“安全距離”,但互聯網又讓這一距離重新縮短至零。線下經濟無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強烈沖擊,但線上經濟卻迎來蓬勃發展。2020,充滿挑戰又滿是機遇。
數字化技術與各行業間的結合在疫情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醫療健康行業尤為如此。線下醫院的運轉受到疫情阻礙,但民衆的醫療需求卻有增無減,互聯網醫療迎來了有史以來增長最為強勁的發展。
巨頭的戰略布局似乎一直都是行業發展的指向标。這些足迹遍布全球的跨國藥企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電子數據采集等技術和平台,加速藥物研發的效率,加速臨床試驗的進程,拉近與醫生、患者之間的關系,全面革新制藥業務的流程。
通過了解醫療行業的跨國精英企業戰略布局,或許能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醫療産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上一篇《2020年,制藥大佬們都有哪些新布局》中,我們做了世界制藥TOP 10巨頭在營收情況、創新指數(研發管線、新藥上市、數字化轉型)、戰略布局上的分析總結,今天這篇文章,動脈網将從數字化醫療布局這一細分角度出發,為讀者梳理出跨國大藥企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所做的最新嘗試。

2020跨國藥企數字化布局分布圖

2020跨國藥企數字化布局合作關系圖
我們通過對在數字化醫療進行布局的多家跨國藥企近5年、共3479條話題資訊和具體新聞進行梳理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
1. 2016-2018年,跨國藥企的數字化布局處于初級階段,與衆多數字技術公司展開合作,主要緻力于數字化平台的搭建和内部管理的數字化升級,此時真實世界研究初露頭角;
2. 2019-2020年,大部分跨國藥企數字化建設相對完善,其焦點和重心大部分放在與互聯網醫療的廣泛合作上,數字療法方興未艾,真實世界研究布局加速;
3. 大藥企聯姻互聯網醫療,重點布局慢病管理領域;
4. 數字療法幫助大藥企提升個性化服務質量和患者管理疾病效率
接下來,我們将以上述結論為引,以圖表和文字的形式展開具體論述和分析。文中内容,除做出特殊說明外,數據均來源于動脈橙數據庫。
近5年,跨國大藥企在數字化醫療如何布局?
通過分析具體新聞事件,我們将跨國大藥企近5年的數字化布局做了5個方面的劃分,分别是互聯網醫療,數字化建設,藥物研發,數字療法和真實世界數據。
需要指出的是,互聯網醫療主要指跨國藥企與互聯網醫療企業和互聯網醫院的相關合作事件。數字化建設在2016-2018年期間主要指跨國藥企在國内外相關智慧醫療平台的搭建以及内部的數字化升級;2019-2020年期間,數字化建設主要指跨國藥企利用數字化技術提升内部運轉效率。

圖1
由圖1我們可以發現,在2016-2018年,跨國藥企數字化建設布局比例為35%,占比最大。其次為互聯網醫療布局(28%),數字療法布局(26%),藥物研發數字化布局(9%)和真實世界數據布局(2%)。
以上數據表明,在前些年數字化技術在醫療行業發展還不算成熟的時期,跨國藥企主要通過與相關數字技術公司進行合作,進行國内外相關智慧醫療平台的搭建以及内部的數字化升級。在互聯網醫療及數字療法方面,跨國藥企也進行了不少嘗試。
2016年,美國國會通過《21世紀治愈法案》,法案明确FDA可以在合适情況下使用真實世界數據,作為醫療器械及藥品上市後研究及新适應證開發的審批證據。一時間,真實世界研究(RWS, real world study)引爆熱點,成為制藥巨頭領域拓展的重要方向。但事情發展明顯需要過程,從圖1可以看出,2016-2018年跨國大藥企對于真實世界數據應用布局相對還是較少。

圖2
圖2則表明,2019-2020年,跨國藥企布局在互聯網醫療上的動作最多(占比54%),數字化建設布局、數字療法布局,藥物研發數字布局以及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方面的布局已然相差不大。需要說明的是,與2016-2018年不同,2019-2020年跨國藥企的數字化建設主要是用于提升内部運轉效率,此時數字化平台搭建相對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真實世界數據研究發展很快,從2016-2018年占比跨國藥企的數字化布局的2%上升至10%。2019年4月,FDA基于真實世界研究批準了輝瑞愛博新(Ibrance,通用名:哌柏西利,簡稱PAL)新适應症的補充申請,聯合一種芳香酶抑制劑或者氟維司群用于治療男性HR+、HER2-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
這是FDA首次基于真實世界數據審批的藥物适應症,颠覆了我們對傳統藥物審評的認知。此次批準也證明,高質量的真實世界研究可以作為藥物的主要審批證據,用于相應的藥品審批。
真實世界數據成功應用于FDA的藥物審評,是真實世界研究在藥物審批領域的裡程碑。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真實世界研究将繼續保持這一熱度,成為醫藥信息化新浪潮。
為方便讀者更直觀地觀察跨國大藥企在數字化醫療布局在近5年的變化情況,動脈網将上述跨國藥企在2016-2018年數字化醫療的布局情況和2019-2020數字化醫療的布局情況進行了橫向對比。

圖3
此外,為方便讀者了解部分具體事件信息,我們還對跨國藥企相關話題快訊(因篇幅所限,在此隻摘取了2020年跨國藥企相關數字化布局)進行了摘取,内容如下。接下來,我們在後文将重點針對跨國大藥企在2020年的數字化布局展開分析和論述。

表1
大藥企聯姻互聯網醫療,重點布局慢病管理領域
中國互聯網醫療産業已從最開始的在線問診模式,逐步演變成囊括在線問診、遠程治療、處方外流、送藥到家等一整套閉環服務,成為公立醫療資源的有效補充。電子處方、移動支付、遠程視頻咨詢的出現,不僅讓患者可在線完成診療全流程,也使醫患雙向溝通更為暢通。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更是被再次被推上熱潮,得到長足發展。被外界病毒封鎖住腳步的民衆在求醫購藥上也慢慢适應了網絡遷移,而這一習慣的改變無疑将推動醫療機構、零售藥店以及藥企等全産業鍊的升級。
我們可以發現,在近幾年,跨國藥企持續積極地與互聯網醫療企業進行互動,越來越重視在互聯網醫療方面的布局。那麼,互聯網醫療為何得到各大藥企如此重視?通過與互聯網醫療進行持續深度的合作,藥企能得到些什麼?

表2. 2020年跨國大藥企互聯網醫療布局情況一覽
我們統計了2020年各大跨國藥企在國内披露的最新互聯網醫療行業合作事件,希望可以從中窺見藥企的部分戰略意向。
跨國藥企多和互聯網醫療頭部企業合作,關注點在長期疾病管理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跨國藥企在互聯網醫療行業中選擇的合作對象,大多是國内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頭部企業——頭部互聯網企業所具有的高流量用戶和成熟的數字化技術平台顯然是跨國藥企所看重的資源。
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在與互聯網醫療合作中,跨國藥企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慢性病、腫瘤、老年病等一些需要長期進行疾病管理的領域。長期疾病管理,意味着藥物的持續、長期需求,跨國藥企通過為這些領域的患者提供相應的疾病管理服務,進行患者的教育、醫生的接洽,成功地實現了醫藥推廣。
通過搭載“互聯網+醫療健康”技術及線上平台資源,跨國藥企在進一步滿足廣大患者的用藥和診療需求的同時,也成功擴大了自家企業藥物在中國市場的可及性。
互聯網醫療布局的合作模式不同程度地涵蓋了在線疾病教育、專家咨詢,分享交流、線上預約,送藥上門和個性化服務等多環節。各家大藥企的競争暗流湧動,都在着力打造完整的數字化醫療創新方案和閉環服務。
在和互聯網醫療合作的過程中,跨國大藥企不僅以更低的成本高效地輸出了自家藥品的相關知識,也通過平台端獲取了來自醫生、患者對于産品和診療及其他服務的直接反饋,相關的患者随訪數據等,與傳統通過線下渠道醫院端獲取相關信息相比,線上互聯網醫療效率更高、更快。
互聯網醫療端或成為大藥企第三大藥品營銷陣地,與保險業合作是未來發展趨勢
2020年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公開征求《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正式對網售處方藥指明方向,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和展示處方藥信息”的消息為互聯網醫療醫藥銷售打開新格局,處方藥網售被一刀切的監管困境終于迎來解禁。
新網售藥品監管辦法的落地無疑為互聯網醫藥推廣打開新的切口。從醫藥的推廣和銷售上看,互聯網醫療端或會成為在傳統醫院和零售藥店之外的第三大藥品營銷陣地。
互聯網醫療的整個流程,完全可以滿足藥企在藥品上的各方面需求。互聯網醫療成為跨國藥企争相占據的高地似乎也就自然而然。
此外,從表中我們還可以發現,部分跨國藥企如諾華、賽諾菲還在布局多元化創新支付。通過與保險服務的融合創新,與互聯網醫療端開展深度合作,在提升優質創新醫療産品和服務的可及性的同時,也提升了診療質量及醫療的可負擔性。這也必然是大藥企未來的長期發展趨勢。
數字療法提升大藥企個性化服務質量和患者管理疾病效率
從2019-2020跨國藥企數字化布局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在近兩年,跨國藥企在數字療法上的布局僅次于互聯網醫療。相比傳統療法,數字療法存的優勢到底體現在哪?為何藥企紛紛布局這一領域?

表3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在2020下半年,跨國藥企布局數字化療法加速。這在一定程度上歸結于2020上半年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以及FDA聯合發布了《用于在新冠疫情期間治療心理疾病的數字健康設備的強制政策》。該政策法文中提到暫時放棄有關心理健康低風險軟件工具的要求,如關于報告更正和删除的要求,以及有關注冊和上市的要求。
這一政策随即對數字療法産生了積極影響,政策推出後的很短時間内便有幾款數字療法通過緊急審批,國外方興未艾的數字療法又迎來了一次加速。藥企更是紛紛加重在該領域的布局。
為何布局數字療法?藥企如何利用數字療法使患者受益?
提升患者個性化服務質量,抓取有效患者數據
作為經過臨床驗證的診療手段,數字療法可獲得真實且可用的患者數據,不僅能夠優化患者的治療結果,還可以防止病情惡化從而減少住院。利用數字療法,患者、護理人員和臨床醫生還可以随時查詢治療進程更新,從而實現智能化的護理管理和臨床決策優化。
此外,利用生物傳感技術以及可穿戴設備傳輸的患者個人健康數據,對藥企進行患者服務的改善及産品、藥物的後續改良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于這一點,美國數字技術公司Medidata 首席執行官 Glen de Vries 曾在接受動脈網采訪時表示,“數字化解決方案對某一類患者身體的全面或者生理特征進行收集,綜合對比患者自身的多重因素,能夠精準地了解到人與人之間個體差異對治療效果造成的影響,從而判斷出何種治療産品更加适合何種類型的患者,進一步為患者提供從診斷、藥物、手術、康複等各個環節為其制定對症下藥的精準化治療方案”。
同時,Glen de Vries也認為,疫情使民衆意識到了數據收集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激發、加速了現有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應用和使用。他堅信,數字化解決方案能夠助力藥企進行更有效的數據收集和應用。
因此,提升患者個性化服務質量,解讀數字療法反饋的海量數據,并抓取有用信息,是跨國大藥企在該領域深入布局的目的之一。
提升患者管理疾病的效率和患者體驗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表格信息中發現,大藥企們在數字療法上的布局方向同互聯網醫療類似,大部分布局在需要長期進行護理的慢性疾病上,旨在以更低的成本實現為患者提供更智能化、個性化的精準服務,提升患者管理疾病的效率和患者體驗。
以諾華和諾和諾德為例。
諾華宣布收購美國初創軟件公司Amblyotech,并将與育碧公司和McGill大學合作,進一步開發針對弱視的創新數字化治療方案。諾華表示,該種數字治療方案将通過主動遊戲和被動視頻的技術訓練患者眼睛觀看特殊的圖像從而達到治療弱視的目的。
遊戲的方式不僅大大提升了患者治療體驗,數字化方式更多是為患者帶來便利,以最簡便和舒适的方式完成對疾病的治療,藥企也相應承擔了更低的成本。
諾和諾德與微軟共同打造的糖尿病科普知識智能問答機器人“小諾老師”,主要目的則在于幫助更多中國糖尿病患者了解在糖尿病預防及治療領域的知識,進行患者教育。
一方面,智能機器人切實地幫助了患者加強對糖尿病知識的學習,增強疾病治療意識,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患者對于藥品的了解程度,順利進行了醫藥推廣,提升諾和諾德的潛在患者消費者人群。
另一方面,相比線下活動教育、醫生教育,智能機器人服務更為精準、個性化,趣味程度也更高,能提升患者參與度;相比人力資源,智能機器人服務成本更低。
數字療法有望幫助傳統制藥公司擴大利潤,這也意味着各大藥企今後在數字療法方面的布局會更加廣泛而深入。
文章來源:動脈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