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你有過耳鳴的體驗嗎?大家對耳鳴的描述各種各樣,有人說像電視沒有信号的吱吱吱,有人說像蚊子在耳邊飛嗡嗡嗡,還有人覺得像弱電流聲嘤嘤嘤~
耳鳴這件事,有些人的症狀輕,偶爾發作,完全不影響生活。但有些人症狀比較嚴重,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加上治療有難度,甚至會引起失眠、焦慮等其它問題。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耳鳴這件事吧!
什麼是耳鳴?
耳鳴是指在沒有任何客觀聲響的情況下,人主觀上感覺有聲音。它是一種錯覺。
根據美國最新版(2012)《臨床耳鳴實踐指南》綜合多項高水平研究的數據報告顯示,大概全世界有15~20%的人有耳鳴。老年人以及長期在嘈雜環境中工作的人較為高發。

耳鳴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
耳鳴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出現耳鳴我們應該盡可能找到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為了方便理解耳鳴的原因,可以将其分為耳源性耳鳴和非耳源性耳鳴:
■耳源性耳鳴:
耳鳴的病變部位在聽覺系統内。分為傳導性耳鳴、神經性耳鳴。
傳導性耳鳴多為低調的嗡嗡響、火車隆隆聲、流水嘩嘩聲。
外耳病變:耳廓、外耳道病變堵塞外耳道時,如外耳道炎、耵聍異物、腫瘤阻塞。中耳病變同樣也使環境噪聲對體内生理性雜音的掩蔽作用減弱。如各種類型的中耳炎、鼓室病變、耳硬化症等。
神經性耳鳴多為高調的笛聲、鳥叫、蟬鳴等。
耳蝸病變:耳蝸失去了轉化聲音能量的功能,出現自發性放電活動等使得内耳所産生的“副産品”變得相對增強清晰。病因有梅尼埃病、老年内耳退行性變、内耳道及顱内炎症、腫瘤、血管異常、病毒感染。
蝸後病變:如聽神經瘤、腦膜瘤、膽脂瘤、炎症或血管異常等。該部位的任何病變壓迫聽神經造成的機械性刺激,可産生神經沖動異常而導緻耳鳴。
■非耳源性耳鳴:
起源于聽覺系統以外部位的耳鳴,由于耳鳴聲患者和旁人都能感及,又稱為客觀性耳鳴。
血管源性耳鳴:見于高血壓、貧血、頸動脈或椎動脈系統産生的血管病變,常産生與脈搏同步的博動性雜音。
肌源性耳鳴:腭肌陣攣為最常見的原因。患者一耳或雙耳聽到不規則的咯咯聲,耳鳴的節律與軟腭痙攣性收縮同步。
咽鼓管異常開放,可使患者聽到與呼吸節律同步的耳鳴聲。牙齒咬合不平或颞颌關節炎也可引起耳鳴。
耳鳴患者注意事項 1、勞逸結合 注意調整工作節奏,不要過度疲勞,特别是工作壓力大的人,更要學會自我調節,适當放松。 2、保證睡眠 盡量不要熬夜,每天睡覺前,可用熱水泡腳,以舒緩情緒,促進睡眠。失眠者可以服用一些安神的中藥,如安神補腦液等。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鎮靜安眠藥。 3、調節情緒 遇事要懂得控制情緒,盡量少發脾氣,不要多慮、多疑。有焦慮和抑郁症狀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治療。 4、調節内分泌 更年期婦女若出現頑固耳鳴,應去醫院就診,檢查内分泌指标。若有必要,可在醫生指導下适當補充雌激素,以緩解耳鳴症狀。 5、減少噪聲刺激 不要長期戴耳機聽音樂,盡量減少在聲音嘈雜的娛樂場所内停留的時間。 耳鳴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沒有明顯病變的人,應該學會與耳鳴和平共處,如果過于緊張,隻會加重症狀。耳鳴持續一段時間仍不見好轉的,應該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