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fdunrhop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被失敗打敗
發布日期:2021-01-31 08:40       作者:魯南制藥集團       浏覽:3.4萬

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被失敗打敗——子凡.mp3

00:00 00:00

 1 


有一次,公司要在省城召開新品發布會,其中有一項員工介紹新品的發言環節,領導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



這本是一件榮耀的事,但我卻一直在腦補上台後的種種問題:

發布會請的是省電視台主持人,他們會不會笑話我的發音?

台下那麼多客戶,說錯了,他們會怎麼議論我?

萬一發布會不成功,公司會不會把責任推到我身上……


對結果種種不好的預測和内心沉重的壓力感,讓我最終決定推掉任務。


我鼓足勇氣去找領導,向他推薦另一位同事。我不停地說着同事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領導一針見血地回我:“你就是擔心做不好,所以給自己找各種理由不去做。”


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好像一直是這樣,因為不敢面對會來的失敗,很多時候,我索性選擇不去經曆。這樣,即使我享受不到成功,也不會被失敗打擊。


這也是我的性格缺陷,遇到挑戰,首先會想到不好的結局。因為害怕失敗,所以習慣性退縮,許多機會就這樣被我放棄了。


其實仔細想想,我失敗的機會少了,成功的機會不也一樣少了嗎?


人生是一次次打靶的過程,如果每次沒有中十環的把握,就不去打,那連中一環的機會都沒有,何談練成中十環的本領?


不能扛事的人,當然也不能成事。逃避失敗的同時,也會錯失成功。


390162910_medium.jpg


 2 


去年,我正式開始寫作,最初的兩篇稿子先後投中一家大平台,這讓我信心大增。


經過系統學習後,我成了簽約作者,發稿越來越穩定,也越發覺得,自己要在這個領域做出點成績了。


沒想到,就在前段時間,我接連遭遇打擊,被多番退稿,而且都是文章修改多次後再被退回來。


我的自信轟然坍塌,甚至懷疑之前的一切都是憑借運氣。我害怕動筆,害怕寫出讓自己失望的文字。


老師察覺到我的變化,給我發過來一段話:“遭遇退稿是寫作者的必經之路,不要光盯着失敗。想想自己為什麼失敗,或許就有收獲了。”


順着老師的話去思考,我豁然開朗。


之前,我目标不集中,什麼樣的文章都想寫,造成文章風格混亂;而且,由于入門時的路一直很順,導緻我心理承受能力很弱,接受不了被拒……


找到原因,我确實有了收獲:我需要找準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深入鑽研;放平心态,做好迎接更多失敗的準備。


經過這個思考過程,我反而慶幸,正是這番接連失敗,才讓我看到更清晰的前行方向,還學會了怎樣在失敗中尋找生命的彩蛋。


人生哪能事事順遂?迷茫的時候,尋找出路的過程亦是成長。不能讓一段旅途的灰暗,遮擋住整個人生的光芒。


 3 


不要覺得偶爾的失敗是在走彎路。事實上,這種彎路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聽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孩子自小各方面表現優秀,一直被周圍人捧着長大,最後也不負衆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地最好的初中。


但他自制力不強,迷上了電子遊戲,從此無心學習。從初一開始,成績直線下滑。後來,他幹脆破罐破摔,最後演變成心理疾病,無奈退學。


一直成功的人生,不一定是好的人生。那些途經的坑,别人能輕松填平,對他卻造成緻命的傷害。


失敗本就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而從未經曆過失敗的人,往往經不起任何打擊。


他們要麼為了避免失敗,選擇不輕易開始;要麼失敗後,鑽進自我否定的牛角尖,搭上一生。


而另一些人,遇到機會就勇敢嘗試,成功了固然幸運,失敗了就從中尋找經驗,一點點積攢邁向成功的力量。


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檢閱自己的機會。隻有将導緻失敗的因素一一剔除,結局才會指向成功。在這個過程中,你受到曆練越多,未來收到的驚喜也會越多。


人生在世,最可怕的不是遭遇失敗,而是被失敗打敗。


失敗能成為絆腳石,也能成為墊腳石。而最終,失敗能讓你成為什麼樣子,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真正智慧的人,會把失敗看成通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允許自己失敗,才能找到這條捷徑的入口。

power by 亚洲欧洲中文日 2025-11-19 2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