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進入七月,太陽公公的功力又增強了幾分。出門在外,不僅有曬黑的風險,身體也在經受烈日“烤”驗。稍不留意,你可能就被中暑盯上了,輕則頭暈惡心,重則威脅生命。今天,小南就向大家普及一下“中暑”相關的科學知識。
什麼是中暑?
中暑的定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中暑可以用來描述從輕微症狀如熱疹、熱痙攣等到緻命性熱射病等一系列廣泛的疾病,即熱相關疾病。狹義的中暑以機體失代償後核心溫度升高為特征,包括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占中暑的8.6%~18.0%,以核心溫度升高超過40℃,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表現,以及進行性多器官功能損害為主要特征,表現為意識障礙、肝腎衰竭、彌散性血管内凝血、心力衰竭、橫紋肌溶解及癫痫發作等,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極高,嚴重威脅着軍人、消防員、運動員、戶外勞動者等職業群體,以及部分熱調節功能不全的老人或兒童的健康和安全。

不同程度的中暑症狀?
人體就像一台“空調”,通過擴張皮膚血管、出汗散熱的方式保持身體恒溫。如果機體産熱大于散熱或散熱受阻,則體内就有過量的熱蓄積,引起器官功能和組織的損害。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1、先兆中暑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需要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分和鹽分,短時間内即可恢複
。
2、輕症中暑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需要及時就醫。
3、重症中暑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将會危急生命。整個身體機能都會出現問題,如神經系統處在谵妄、昏迷狀态,肝腎功能異常,電解質紊亂,還可能引起猝死,必須及早就醫。
哪些情況容易引起中暑?
一般情況下,中暑和高溫天氣有關,日本氣象學會發布《日常預防中暑指南》,可根據濕球溫度(用濕紗布包住溫度計的感溫部分,紗布下端浸在水中,保持周圍空氣流通,溫度計顯示的穩定讀數就接近濕球溫度)來确認中暑的危險度。
濕球溫度 | 危險程度 | 注意事項 |
低于25℃ | 注意 | 劇烈運動時可能中暑 |
25℃~28℃ | 警戒 | 運動或激烈作業時定期充分休息 |
28℃~31℃ | 嚴重警戒 | 避免暴曬,注意室内溫度 |
31℃以上 | 危險 | 高領老人不動時也有中暑危險,避免外出 |
除此之外,日本橫濱創英大學名譽教授則岡孝子指出四個讓人容易忽視的中暑高危時刻:
黃昏
涼爽的黃昏時刻,如果濕度高,同樣存在中暑風險,尤其是剛下過一陣雨後。
外出長時間戴帽
很多人選擇用帽子遮陽,時間長了會出大量汗,在帽子下形成濕熱的小環境,令頭部濕度提高,引發中暑。建議不定時拿下帽子,及時擦幹汗水,給頭部通風散熱。
遊泳後
人長時間泡在水裡,水分也會流失,特别是在露天環境下戲水,水分散失更快,易引發脫水症導緻中暑。戲水時别忘了随身帶瓶水,上岸後馬上擦幹身體,回家前用清水沖洗身體。
大量補水
天熱口渴會讓人不由得大口灌水喝,這樣反而會使水分在體内短時堆積,不易于吸收,導緻中暑。
怎樣防治中暑?
出于現實需要,很多人難免要在炎熱的天氣裡工作、活動、外出。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中暑,建議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①勞逸結合。在高溫/高濕環境裡連續工作不要超過1小時,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間歇休息,不要低估中暑的危害,盡量不要逞強拼命勞作。
②勞動保護。科學穿戴必要的遮陽防曬衣帽,避免日光直接暴曬皮膚。在炎熱天氣裡,出行要帶防曬用具,備些防暑藥品如藿香正氣水(膠囊)等,适當飲用菊花、金銀花代茶飲,綠豆湯等補充水分。
③哪裡涼快找哪裡。休息時盡量尋找清涼環境,有利于體力恢複。
④及時補充水分鹽分。間歇規律飲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飲水,以富含電解質的水為佳。及時就餐,避免饑餓狀态下長時間勞作。
⑤家長應避免将兒童單獨留在汽車内或狹小空間内。
⑥發現早期輕度中暑症狀,及時幹預。如果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勞作一段時間,出現了頭暈眼花、疲勞乏力、臉色潮紅、惡心嘔吐等早期中暑症狀,應及時休息、清涼、飲水,或送醫診治,短時間内多可恢複。
⑦識别危險症狀、及時就醫。熱射病常見的、現場容易識别的重症症狀主要有: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持續勞作後,出現持續高燒、肌肉酸痛、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呼吸困難、四肢濕冷等,此時應緊急就醫,并适當采取現場急救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