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eyqbuyuk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才感盛夏,倏而立秋
發布日期:2021-08-07 08:24       作者:魯南制藥集團       浏覽:1.9萬

今日立秋,你感受到秋天的涼意了嗎?


微信圖片_20210809092328.jpg


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央視主持人康輝邀你共同關注24節氣


立秋三候


▶初侯涼風至

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侯白露生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三侯寒蟬鳴

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适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着,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微信圖片_20210809092324.jpg


立秋養生


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精神調養


秋内應于肺,肺在志為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秋天容易情緒悲傷而傷肺,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要做到内心甯靜,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适應秋天容平之氣。


飲食調養


經過一個夏天炎熱天氣的折磨後,在立秋過後,很多“苦夏”、在夏天裡食欲比較差的人,食欲逐漸好轉,老人都有在秋季貼秋膘的習慣。不過此時雖然已開始入秋,但仍是三伏天,天氣仍非常炎熱,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适當,等到天氣真正涼下來以後,再增加肉食。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以“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為原則。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适當多食酸味果蔬。


入秋後宜食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以滋陰潤燥、健脾祛濕,可适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批把、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起居調養


立秋後還有十餘天的三伏天,白天雖炎熱,可早晚已經開始感覺涼爽,而此時,白天防暑,早晚防寒尤其重要。因為白天的炎熱會讓人們以為此時仍是炎熱的夏季,而此時冷熱更疊,燥風秋雨頻襲,早晚溫差變大,若衣物加得不及時,涼席過涼,過多飲食生冷食物,吹空調、吹風扇,就極易受寒涼,引發身體各種症狀的出現。


此時哮喘病、過敏性鼻炎最易複發,有過敏性疾病的人,對溫度變化敏感,适應能力較弱,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所以,有此病史者要注意根據天氣冷暖加減衣物,加強體育鍛煉,有過敏史者更要注意不要接觸過敏原。與夏季“熱傷風”不同,秋季感冒多為“風寒型”。


患者會出現頭痛、無汗、噴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狀,秋季 “兩頭冷中間熱”讓很多人對涼風疏于防範,所以在“春捂秋凍”時也要注意适時加衣,以防受寒。

power by 4部美到令人窒息的欧美R级片 2025-11-24 17: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