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想必,有很多小夥伴都收到過“多喝水”的關愛!
每逢頭疼腦熱、腰酸腿痛時,家人或鋼鐵男友總是會遞上一杯滾燙的熱水,并貼心囑咐“多喝水,一天喝上兩三壺,病就好了。”
多喝水的好處确實很多,但飲水還是要适度。因為,喝太多水不僅會頻繁上廁所,還有可能——會!變!傻!
别慌,趕緊喝口水緩緩!
今兒,小南帶你了解“喝水”的那些講究,手把手教你喝水~

5種常見水的區别
小南有一朋友,打小就愛喝礦泉水,一直用零花錢大力贊助某礦泉水廠。據他所言,“大自然的搬運工”跟涼白開不是同一等級。
聽聞,小南也對礦泉水加了層好感濾鏡,未料,一旁化學專業的朋友高呼“蒸餾水才是yyds!”
得!喝水之前,先來了解5種常見水的區别:

每天喝多少水最佳?
了解完“水”的區别,切入正題:正常人每天的飲水量是多少?
搶答:8杯水!!
杯子是多大的?500ml?300ml?
建議:容量為200ml的杯子,一天8杯~
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提出的飲水标準:在25℃,空氣濕度≤60%,且不進行任何運動的安靜狀态下,人每天的飲水量分别是:
兒童1升;
成年男性2.9升;
成年女性2.2升;
孕婦4.8升。
而在高溫或強體力勞動的情況下,不同群體的飲水量标準還要有所提高,多達4.5升/天。
小貼士:由于我們自身會産生一部分水分,再加上三餐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最終每天直接攝取的水分大約為1.5-1.7升。
喝水太多的危害?
喝水太少的後果,大多是上火、皮膚幹燥、口唇生瘡、尿液減少等症狀。而喝水太多的後果,除了頻繁上廁所,還有可能:
1.“水中毒”
當水的攝入量遠大于身體需求量時,髒器便會“竭盡所能”地通過排尿、排汗、加快代謝頻率和強度,來恢複體液成分的穩定和身體機能的正常。
而短時間内大量喝水會使水分潴留,導緻血漿滲透壓下降以及循環血量增多,血液被過度稀釋,體内電解質紊亂,引發低鈉血症、低鉀血症,也就是“水中毒”。
常見的“水中毒”症狀有:頭暈、心慌、乏力、肌肉無力。
2.損傷腎髒
喝水太多,從腎髒中排洩出的水分不斷增加,會導緻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髒代謝壓力增加,嚴重者會出現各種腎髒系統疾病,如腎炎、腎衰、尿毒症等。
3.不可逆腦損傷
飲水過量,會造成體液短時間内過度增加,引起外周血液循環含量增加,導緻腦部出現水腫,引發顱内高壓,嚴重者會損害腦細胞的正常功能,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
曾有新聞報道,英國一名女子為了減肥,連續一周每天飲水2.3升,随後出現癫痫症狀,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醫生的診斷是大量飲水引起腦水腫,導緻大腦不可逆的損傷。即便接受了治療,該女子的記憶力、注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哪些人群不宜飲水太多?
多喝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身體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但有一些特殊的朋友,不宜飲水太多。
1.腎髒疾病患者
慢性腎髒功能不全、腎衰竭等腎病患者,由于腎髒機能減退、異常,無法排洩過量水分,不宜多喝水。此外,腎病患者因蛋白質經尿液大量流失,降低了血滲透壓,如果過量喝水,就會使水腫更加嚴重。
尿崩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大量飲水,極有可能出現嚴重的“水中毒”,甚至死亡。
2.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病人如果喝太多的水,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導緻血壓升高。同時,水分還會快速進入體細胞,使細胞膨脹、顱内壓增高,造成器官功能受損,病人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水中毒”症狀。
3.心髒病患者
心髒病患者,特别是心髒衰竭患者,因腎髒血流與灌注功能異常,大量飲水或使體内水分無法順利排出,容易全身水腫。
4.肝功能異常患者
由于肝功能異常患者血滲透壓低,喝太多的水可能導緻水分堆積在組織中,出現腹部、胸部積水現象,加重水腫症狀。
雖然喝水益處多多,但過量還是會傷身。那些試圖通過“喝水充饑”的減肥小夥伴更需要注意,這個方法可能肥肉沒跑,智商反而打了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