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zzsdafm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老是吃完飯後反酸,我的胃到底怎麼了?
發布日期:2022-04-09 08:31       作者:魯南制藥集團       浏覽:1.7萬

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經曆:飯後,帶着酸味的消化物從胃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這樣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其實,飯後反酸不隻是不好受,放任不管可能會對消化道産生損傷,甚至導緻食道癌的發生。


什麼是反酸?


反酸是指胃内物在無惡心和不用力情況下湧入咽部或口腔,咽部或口腔感覺含酸味。好發生于飯後1小時,平卧、腹内壓增高時可能會加重,一些患者晚上睡覺平卧容易發生。


反酸的原因有哪些?


反酸可以是多種因素造成,但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胃食管反流病。主要包括食管與胃連接處結構和功能異常、食管向下的蠕動清除食物作用降低。


(1)食管與胃連接處結構障礙,常見的腹壓增高(如肥胖、便秘、嘔吐等)、長期胃内壓力增高。


(2)食管與胃連接處功能異常,如腹内壓及胃内壓增高、某些激素、食物、藥物等均可能使食管與胃連接處功能障礙或一過性松弛。


(3)食管向下的蠕動清除食物作用降低,正常情況下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時,食管可自發蠕動波,将反流物再送回胃内,當某些疾病如幹燥綜合征、食管裂孔疝等,導緻食管向下的蠕動清除食物作用降低從而繼發反酸。


微信圖片_20220411143100.jpg


胃酸“跑錯”帶來的3個危害


胃酸是一種強酸,主要由胃黏膜壁細胞分泌。在胃黏膜的保護下,正常胃酸不會腐蝕我們的身體,可是一旦它跑錯地方,便會給消化道帶來損傷。


跑到贲門


胃酸從贲門上竄到食管裡,引起燒心泛酸,還會表現為反複咳嗽、咽部異物感,甚至出現口腔潰瘍、胸悶、心慌等情況。


食管既不耐酸也不耐堿,經常性的反流會讓食管發生糜爛,導緻反流性的食管炎,形成潰瘍。長此以往,食管發生器質性病變,最嚴重的後果就是食管癌。


跑到幽門


胃酸還可能向下到幽門(胃的下端與十二指腸相通的部分)。極易導緻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症狀為饑餓時隐痛不适,約有2/3的疼痛呈節律性:早餐後1~3小時出現上腹痛,不服藥或進食則持續至午餐後緩解。飯後2~4小時又痛,進餐後可緩解。


跑到胃壁


正常的胃黏膜表面有黏液層保護胃壁,胃黏膜之間的細胞是緊密連接的,胃酸無法穿透。


如果有幽門螺杆菌感染、煙酒刺激等,破壞了黏膜層的細胞結構,胃酸跑到黏膜下面導緻損傷,逐步發生炎症,形成糜爛潰瘍,在反複的胃酸刺激下還會形成胃穿孔。


5種飲食習慣緩解反酸


1.避免吃完飯就躺下


睡前2~3小時不宜再進食,白天飯後後不宜立即卧床。


2.少吃高脂食物


少吃巧克力、咖啡及含咖啡因食品、碳酸飲料、薄荷等,它們會降低下食管括約肌壓力從而引起反流。


3.增加蛋白質攝入


多喝牛奶、豆漿等。牛奶營養豐富且易消化,蛋白質還可中和胃酸,是胃病患者的理想食物。


4.适量吃點蘇打餅幹


蘇打餅幹對減少胃液分泌和中和胃酸也有一定好處,可适量食用。另外,切勿暴飲暴食,吃飯要細嚼慢咽。


5.少吃腌制食物


少吃腌、燒、烤、熏、炸制、生冷食品,多吃炒、煮、蒸制食物,忌污染、腐爛、變質食物。


此外,肥胖者減輕體重,将床頭擡高15~20厘米,以及戒煙酒也能減輕反流症狀。

power by 亚洲欧洲中文日 2025-11-17 06: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