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你平時做事是否總是拖拖拉拉,不緊不慢,不到最後一刻不着急呢?你是否也聽過“萬事皆可拖一拖”“拖延一時爽,事後火葬場”等話題呢?
其實,拖延症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很多人也曾被或正被“拖延症”所困擾,那麼,拖延症到底是種什麼病,又該如何克服呢?
什麼是拖延症?
拖延症,指的是非必要、後果有害的推遲行為。拖延症并不是病,也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學術語。其實,拖延症是指個體主觀故意延遲完成必須的任務,直至産生不良情緒和不良後果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影響個體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狀況[1]。目前拖延症依舊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産生拖延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1、注意力分散
在信息大爆炸時代,人們很容易被網絡、手機、電視、音樂等吸引注意,輕而易舉地從任務中脫離開來,趨向于短暫性地逃避任務,形成拖延。

2、任務自身特點
當任務難度過大,或較繁瑣,耗時長或時限短都會使人内心産生抵抗情緒,從而引起拖延。
3、思維方式
追求完美,畏懼失敗的人會更容易拖延,他們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用于人物的準備工作。此外,抵制心理所産生的負面情緒會使得内部驅動力喪失,一拖再拖成為事實。
4、自我認知不明确
自我效能感較低,産生強烈的畏難情緒,會頻頻體驗到焦慮和無助,進而一再地推遲任務開始的時間。[2]也有人因為過分自信而故意拖延,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在最後期限完成任務。
改善拖延症的小tips
1.把任務分解、細化
将一項任務分解細化為若幹個小部分,使的目标清晰明确,更具有可執行性。這樣毫無頭緒、無從做起的任務就逐步地完成了。

2.盡量排除幹擾因素
“将背包扔過牆”,不遺餘力,摒除外界幹擾,全身心投入到任務中,拖延症的實質就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鬥争。
3.先完成再完善
完成好過完美,比完美更重要的事是完成。任何完美的事情都是在完成的基礎上一點點完善,最後才達到完美的。
當任務進行時,你會發現并沒有想象之中的困難,“萬事開頭難”,嘗試着開始,就會有驚喜。
雖然拖延症不是病,可拖延起來也真要命。“治愈”拖延症就像一場拉鋸戰,你是在與自己的恐懼、猶豫、焦慮、逃避作鬥争。隻有克服内心所有的負面情緒才能把自己調整到最好的備戰狀态,才能把控自己的時間,最終把控人生。
克服拖延,不僅可以使我們更加高效地學習和工作,還能讓我們擁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從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希望我們都能積極生活,不被負罪感纏身!
參考文獻:
[1]何靜,趙雷麗.拖延症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04):42-44+51.
[2]陳洪岩. 拖延行為的心理學分析 [J]. 中國民康醫學, 2009, 21(20): 2573 - 2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