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在很多人看來,腹瀉大多是吃錯食物或是夜裡晾着肚子導緻的,吃吃藥或者熱水袋暖一暖就好了。
但是有一種拉肚子,輕則腹痛難忍,重則堪比生死劫,極有可能是心肌炎的信号!近日,浙江甯波一20歲女生,因腹瀉5天未在意,突然倒地暈倒,被送醫時已心髒停跳,後經醫護人員緊急按壓搶救,脫離生命危險。

經診斷,醫生高度懷疑該女生腹瀉是病毒感染導緻的急性暴發性心肌炎引起的。為何腹瀉會與心肌炎扯上關系?且聽小南慢慢道來~
腹瀉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信号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這其中的關系:拉肚子不會引起心肌炎,但拉肚子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信号。
臨床上,心肌炎多數由病毒感染(如諾如病毒)所緻,普通感冒也可以誘發。急性暴發性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中最重的一種,是一種發病迅速、病情隐匿、死亡率極高的心肌損害。

❖初期症狀:
一般表現為發燒、咽痛、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一般持續1~2周。
也有部分患者表現為消化道症狀,如嘔吐、反複腹瀉、腹痛等。也正因如此,許多患者發病早期常被誤診為感冒。
❖中後期症狀:
當病毒入侵心肌後,可直接破壞心肌細胞,病情發展迅速,患者會出現氣短、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心悸等症狀,心肌酶指标偏高。
倘若救治不及時,患者進而會出現心衰、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症狀,此時患者死亡風險高達80%以上。

由于心肌細胞受到損害,心髒不能有效地供應全身的血液循環,一些患者還會出現血壓低、昏迷、頭暈、極度疲憊等症狀,這些也是心肌炎的信号,需要警惕。
病毒性心肌炎的好發人群
有數據顯示,約4%的病毒感染可能會侵犯到心髒,我國每年約5萬例暴發性心肌炎。該病多發于嬰幼兒、兒童、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群體,近年來一些作息不規律的青壯年,也成為了心肌炎的高發人群。
一般情況下,嬰幼兒心肌炎多是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比如腸道病毒、腺病毒、巨細胞病毒、細小病毒B19、EB病毒、人類疱疹病毒這六種類型。患有心肌炎的兒童,通常2周内都有過呼吸道疾病史,少數兒童還會有消化道疾病史。
小南提醒:如果孩子患有病毒感染導緻的呼吸道疾病或者腸道疾病時,家長要引起重視,不要認為病好了就沒事了。
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對于病毒性心肌炎來說,即便是被治愈,也容易産生後遺症,預防遠遠比治療更重要!因此在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冬季,我們應積極采取各類預防措施:
1、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免疫力;
2、積極接種流感疫苗、勤洗手和佩戴口罩,預防病毒感染;
3、感冒症狀期間,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和熬夜;
心肌炎發病的關鍵在于心髒受到病毒侵害後沒有得到充分“休息”,人體難以調動免疫系統抵抗病毒并完成修複,若此時繼續勞累(如健身、幹重活),誘發暴發性心肌炎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4、當感冒一兩周不見好轉或出現“特殊”症狀,一定要盡快就診排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