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近期,一則“女子将婆婆砍傷後高空抛落幼子緻其身亡”的新聞引發熱議,不少人對此行為表示憤懑,也有不少朋友對此行為表示疑惑。 随後,平安巴南發布官方通報,信息透露出該女子近期精神行為異常。一時間,#躁郁症#相關話題闖入人們視野。 什麼是躁郁症?躁郁症是抑郁症嗎?哪些人容易患躁郁症? 帶着這些疑問,我們走近躁郁症,走進另一個未知的精神世界。 躁郁症: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一會兒熱情似火,心情高漲像飄在雲端;一會兒又冷漠如冰,無盡沮喪仿佛墜落萬丈深淵……抑郁和躁狂如同兩個惡魔常駐患者體内,讓其無法控制情緒和行為。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是躁郁症患者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 躁郁症,又名“雙相情感障礙”,是一類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常見情感障礙,是自殺率、傷人率極高的心理疾病。 躁郁症的症狀非常多,主要分為“燥”和“郁”兩個表現階段: 其一,是躁狂相。此階段患者情緒高昂,興奮、話多、思維敏捷、迅速、自我感覺特别好,看到周圍一切都充滿生機,甚至“空氣都變得香甜”,打算也特别多,自我感覺頭腦變得靈活了。 其二,是抑郁相。這一階段在生活中較為常見,患者常出現情緒低落、不想說話、疲憊、做事沒有精神、思維緩慢、遲鈍,抑郁加重時,可能表現為消極自殺、極度自責或傷害他人。 青少年是躁郁症高發群體 2019年,我國黃悅勤教授做了一個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全國“躁郁症”患病率大概是0.5%,也就是說按14億人口計算,中國有700多萬人飽受“躁郁症”的折磨。 研究調查發現,躁郁症青少年發病較多見,15-19歲是發病高峰期,25到29歲是發病緻殘的高峰期。 所以,躁郁症往往摧殘個體于豆蔻年華! 躁郁症≠抑郁症 躁郁症就像個狡猾的狐狸,善于僞裝和隐藏。它躲在抑郁症的殼子裡,讓患者和醫生都上當。 有30%左右的躁郁症患者以抑郁發作為早期症狀,但因未引起臨床醫生足夠重視,被誤診為單相抑郁而錯過治療好時機。 國内有流調數據顯示,“躁郁症”的臨床診治情況不容樂觀,躁郁症患者首次就診誤診率高達九成以上。加上社會對躁郁症認知率低,往往覺得是這些特殊行為是患者“任性”“洩憤”的表現。所以,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有超過一半的患者沒有經過醫生同意在半年内擅自停藥,很多病人并沒有好好地依從治療,進而病情愈加嚴重。 躁郁症的可怕程度遠高于抑郁症。專家強調,躁郁症是目前所有精神疾病中,自殺率最高的,甚至高于抑郁症。如果躁郁症被當成抑郁症治療,患者不僅難以從抗抑郁藥物治療中獲益,還有可能反受其害。 辨别躁郁症相關症狀 為了避免與抑郁症混淆,躁郁症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辨認 1、躁狂發作持續1周以上; 2、異常并持續情緒高漲或易怒,表現為自我感覺良好、自負,不能聽取一點反對意見,容易因小事而大發雷霆; 3、思維加快或誇大,表現為思維活躍且難以約束,話多且語速快,嚴重者出現思維奔逸,腦洞大開; 4、意志行為增強、生理作息混亂,常表現計劃突然增多,且計劃多為難以實現、不切合實際,精力旺盛,睡眠需求減少等; 5、患者伴有精神病症狀,有妄想、被害妄想等。 盡管躁郁症較為複雜,但其是可以被臨床治愈的。臨床治療躁郁症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同時輔以心理治療。有些患者需要通過藥物治療才能感受到細微的開心,但有的患者服藥後更加煩躁、易怒,甚至産生強烈的自殺念頭,更需要人文關懷。 躁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對待躁郁症患者,我們一定要多些包容與理解,盡快将其拉出泥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