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國家,但我國早期胃癌患者檢出率卻較低,大部分病人确診時已是中晚期。俗話說“病從口入”,病變率和緻死率高居不下的胃癌也是如此,很多都是“吃”出來的。
在食物充沛、飲食多樣的當下,高糖、高鹽、高脂、重口味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标配,但胡吃海喝一時爽,腹痛嘔吐ICU躺,真的值得嗎? 哪些不良飲食習慣會增加胃癌風險? ❖飲食不規律 胃是一個“守時”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饑一頓,飽一頓”的飲食習慣,會影響胃液分泌以及胃腸道消化功能。 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态,胃酸和胃蛋白酶因為沒有食物中和,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到了腸胃該休息的時間,卻熬夜吃夜宵,就會造成食物在胃裡停滞,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容易導緻胃黏膜糜爛、潰瘍等,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飲食不潔 刷牙不仔細、飯前便後不洗手、喜歡吃生食等飲食不潔習慣,都會導緻幽門螺旋杆菌感染。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所将幽門螺旋杆菌定為人類Ⅰ類緻癌原,是非常明确,且是胃癌獨有的高危因素。 ❖喜歡燙食 人體消化道黏膜非常嬌嫩脆弱,隻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就容易被燙傷。如果經常吃過燙的食物,就會導緻消化道黏膜反複地燙傷、修複,長此以往,便可能病變,發展成癌症。 遠離胃癌,這些飲食要少碰 1、高鹽腌制食物 《中國人群胃癌風險管理公衆指南(2023版)》指出,攝入過量的食鹽會導緻胃黏膜損傷和萎縮,增加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升高胃癌發生的風險。 在我國,很多地區的居民喜歡吃腌制食物,如腌鹹菜、鹹魚、腌肉等,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容易生成二甲基亞硝胺,是一種強緻癌物,長期食用可引起胃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癌症。 2、油炸、熏烤食物 禽肉、畜肉、魚肉、豆制品、蔬菜瓜果會在油炸、熏烤過程中産生N-亞硝基化合物等Ⅰ類緻癌物。 油炸、燒烤等烹饪時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脂肪焦化産生的熱聚合反應與蛋白質的結合會産生苯并芘等高緻癌物。 截至2022年全球相關28項觀察性研究數據顯示,與較少攝入此類食物的人群相比,常吃燒烤食物人群風險增加2.64倍,常吃油炸食品人群風險增加2.82倍。 3、黴變腐敗食物 有調查發現,我國胃癌高發區的糧食與食品受黴菌污染嚴重,在胃癌患者的胃液中,檢出了黴菌及其毒素。 很多節儉的朋友習慣将食物發黴、腐爛的地方去掉,吃剩下的部分。事實上,肉眼看到的食物表面的菌斑,僅僅是黴菌的一部分,其毒素早已在食物中擴散了。尤其是黴變的堅果、谷物所産生的黃曲黴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真菌毒素、具有最強緻癌作用的化學物質。 4、酒精 臨床觀察發現,酒精攝入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1/3-1/2的胃癌患者有長期飲酒史。 酒精可刺激胃腸道,長期大量攝入酒精,容易導緻胃黏膜損傷與出血,引發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 5、辛辣刺激飲食 一些患有胃炎、胃潰瘍的朋友,胃部本身就存在炎症損傷,應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長期攝入過辣、過鹹的食物,就會反複刺激脆弱的消化道黏膜,增加緻癌物的敏感性,促使黏膜癌變。 果蔬(蔥類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全谷物、豆類食品(非發酵豆制品)、綠茶等飲食能夠降低胃癌的風險。有胃癌家族聚集傾向的家庭,可以定期體檢篩查,盡早幹預,注意飲食,及時戒掉傷胃的壞習慣。
